登堂入室

剧情片法国2012

主演:法布莱斯·鲁奇尼,恩斯特·吴默埃,克里斯汀·斯科特·托马斯,艾玛纽尔·塞尼耶,德尼·梅诺谢,巴斯蒂安·乌盖托,让-弗朗索瓦·巴尔梅,友兰达·梦露

导演:弗朗索瓦·欧容

 剧照

登堂入室 剧照 NO.1登堂入室 剧照 NO.2登堂入室 剧照 NO.3登堂入室 剧照 NO.4登堂入室 剧照 NO.5登堂入室 剧照 NO.6登堂入室 剧照 NO.13登堂入室 剧照 NO.14登堂入室 剧照 NO.15登堂入室 剧照 NO.16登堂入室 剧照 NO.17登堂入室 剧照 NO.18登堂入室 剧照 NO.19登堂入室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5-19 00:33

详细剧情

  法国高校文学老师吉尔曼(法布莱斯·鲁奇尼 Fabrice Luchini 饰)给学生布置了一篇周记,要求他们如实记录周末的见闻。在众多乏味的作业中吉尔曼意外发现16岁少年克劳德(恩斯特·吴默埃 Ernst Umhauer 饰)的文章异常精彩。克劳德是一个安静的观察者,习 惯坐在教室的最后一排。他的作业是关于偷窥——讲述他如何潜入朋友家中、窥探对方一家生活的故事。吉尔曼被字里行间深深吸引,熄灭已久的文学激情亦被点燃。他不但决定单独辅导才华横溢的克劳德、鼓励他放手创作,还与妻子珍娜(克里斯汀·斯科特·托马斯 Kristin Scott Thomas 饰)一同分享克劳德的作文。然而成年人在阅读过程中竟渐渐忘记了虚构和现实的边界,更懵然不知自己的居室早已房门大开......  法国鬼才导演弗朗索瓦·欧容曾凭借黑暗惊心的《八美图》、《泳池谋杀案》惊艳世界影坛。在《5×2》、《时光驻留》等温情文艺片后,新片《登堂入室》再次回归欧容最擅长的悬疑惊悚题材。电影改编自西班牙舞台剧《最后一排的男孩》,导演巧妙拼接偷窥文学与扑朔迷离的现实断面,用似真似幻、充满层次感的创作故事挑战情欲道德禁区。本片入围法国凯撒奖六项大奖,获多伦多电影节国际影评人费比西奖和西班牙圣塞巴斯蒂安电影节最佳影片金贝壳奖,同时入选欧洲年度最佳电影之一。

 长篇影评

 1 ) 浅析登堂入室中各类元素

剧透线


~~~~~~~~~~~~~~~~~~~~~~~~~~~~~~~~~~~~~~~~~~~~~~~~~~~~~~~~~~~~~~~~~~~~~~~~~~~~~~~~~~~~~~~~~~~~~~~~~~~~~~~~~~~~~~~~~~~~~~~~~~~~~~~~~~~~~~~~~~~~~~~~~~~~~~~~~~~~~~~



片中元素很多 在这里对片中部分元素发表个人的一点看法:





1.恋父:影片刚开始就交代了克劳德的家庭情况,母亲出走,父亲冷漠且残废。父爱的缺失势必造成他对于年长男士的关注。影片里重点刻画了老师吉尔曼和拉斐尔的父亲。在克劳德第二次去拉斐尔的家里的时候,他幻想着拉斐尔父亲在浴室打肥皂的情景。这应该是青春期男孩子对性的冲动,加之家庭影响,也是对年长男子的企图亲近的心理。而这一定更是在他的老师身上找到了依托。老师欣羡他的才华,他却以此为借口要挟老师。与其说是克劳德的邪恶,不如说是他的对年长父亲任性的心理。他与老师在完成一次交换,他满足他的文学创作热忱和偷窥的心理,他获得他特别的关注和慰藉。

2.恋母:对于母爱也同样匮乏的克劳德来说,中产阶级家庭中充满女性气息的女人无疑具有巨大的吸引力。成熟女性的气息无一不刺激着克劳德的荷尔蒙。男性对于女性的依赖和爱慕其实往往只有一线之隔。
3.师生:师生的关系其实是一种很暧昧的状态。因为他们都熟知并且热爱着同一件事,因此他们也更能够探寻和了解彼此内心的寂寞。也更容易擦出火花。可以成为知己,若稍加升华便容易成为恋人。影片中吉尔曼对文学方面郁郁不得志,又人到中年难免对梦想会心灰意冷。因此克劳德的出现点亮了他心中沉寂已久对文学创作的热望。他像抓住救命稻草一般的寄予厚望,并深深沉迷于克劳德的文学天赋中。片中两次在黑板前讨论人物走向的描写,便向我们传达了由吉尔曼在写作中对克劳德的带领到他对克劳德才华的敬仰的一个转变;与此同时,克劳德也对老师也在逐步掌控,由掌控他的好奇心到掌控他整个生活。

4.中产阶级:本片对中产阶级着墨较多,于是老生常谈的又要开始关于中产阶级的讨论。克劳德由于自身家庭的不完整也不止一次的对普通中产阶级的生活感到好奇。他们的焦虑,不安,在现实与理想生活边缘徘徊。吉尔曼和拉斐尔的家庭都是不折不扣的中产阶级,表面安然平淡,但内则貌合神离。中产家庭作为西方社会的主要组成部分,时常处于悬空状态,因此造就了他们压抑的生活状态。而寡淡的生活更是激起他们偷窥欲的温床。影片正式开始,吉尔曼便与夫人都遇到了事业的转折。吉尔曼开始担任了中学的法语老师,在一堆乏味的日记中注意到了克劳德;而他夫人的艺术馆可能即将遭遇被关闭的危险。而开篇不久后,随着克劳德的深入了解我们发现拉斐尔夫妇也遇到了同样的问题,拉菲尔先生企图脱离不尊重他的上司独立发展,而妻子计划已久的改装房屋的设想也可能因此而流产。克劳德的出现让两个家庭隐藏的矛盾不断被激化。

5.校服:从影片开始的序幕里就开始强调学校在新的学期要求学生穿统一校服的,很显然吉尔曼对此并不赞同,他在一群鼓掌的老师中吃面包,在随后与校长的谈话中声称校服的改革是场悲剧。校方所强调的是校服对孩子们的平等,而吉尔曼则认为校服让孩子们变成了一群绵羊。将学生的特点包裹在一样的皮囊中。而他却也看不清这皮囊之下克劳德带给他的人性的邪恶。

6.文学,数学:个人认为影片中提到的文学与数学是虚与实,感性与理性的的两个入口。克劳德以辅导数学为由从一个理性的真实世界将我们带入了感性的文学创作的虚拟世界。当克劳德说出数学至少永远不会让我失望时,他企图放弃故事,回到理性真实世界来。

7.艺术馆:艺术馆象征着吉尔曼夫妇的婚姻,之前一直都是惨淡经营,却在同一天发生了转折。他们彼此都试图摆脱失败,却都无力的迎来了最终的毁灭。

8.同性之吻:在导演的《八美图》中也有过突如其来的同性之吻。本片中拉斐尔对克劳德的那一吻许是青春期的懵懂。拉斐尔是很无害且普通的男孩,他身处温馨美满的家庭,对父母都很依赖。而克劳德的强势闯入则让拉斐尔感到了好朋友带来的欢悦。而克劳德对自己可怜身世的强调和当众念作文被同学们起哄的一切微妙情感杂糅在一起,产生的无法言状的情感。

9.中国:撇开中法两国尴尬的外交关系不谈,在本片中的中国形象几乎都是美好的。在拉斐尔父亲的心中,中国是彼此尊重并且充满无穷机遇的国度。在经历了一系列事件之后,他们选择搬到中国;而在吉尔曼妻子的艺术馆里,上海的云朵充满了艺术的美感。因此中国在成为了一群中产阶级心中的乌托邦。幻想可以逃离不如意的现实生活。

 2 ) 【待续】

(提示:严重剧透)

久违的让我看得五体投地、目瞪口呆的电影!这是一个用人性、欲望和生命三者,来影响并且控制的一场文本、角色和影像的对峙!整个影片,从克劳德下笔为原点,慢慢发展延伸至欲望的最深处,惊悚,赞叹!

克劳德的第一篇“待续”的作文,勾起了吉尔曼和妻子的好奇,而后这种好奇很快地升级为偷窥的欲望。

【第一个阶段:开始】

开始的阶段,老师吉尔曼占着主导地位,在这个阶段里,他控制着一次次“入室”的剧情走向,并且通过对克劳德所写作文的修改,间接实现着对电影本体的刚刚过去的影像的修正,也即同时段故事的重新演绎(比如克劳德在辅导拉斐尔的时候,拉斐尔父亲拿着篮球进来的段落的两次演绎)。但是从克劳德暗示老师吉尔曼必须把数学试题泄露给他,才能保证他能留在拉斐尔家让故事继续发展下去的时候,这对师生间的关系,就开始走向制衡,而这里,便正是下一个阶段的开始。

【第二个阶段:制衡】

在这个阶段里,克劳德慢慢抓到了些主动权,他用笔下的故事开始牵制吉尔曼。而吉尔曼提出的所有指导和建议,都只能对克劳德的故事走向起辅助的作用,而不再有决定性的影响。在这个阶段,克劳德有了跟拉斐尔母亲独处的机会,有了窥视整个屋子的机会,他对拉斐尔母亲的欲望也愈加露骨,观者(包括吉尔曼夫妇二人和我们自己)也就异常好奇“接下来会发生什么”。

【第三个阶段:完全平等】

而在观者还没有反应过来时,克劳德跟老师吉尔曼的关系,已经进入了第三个阶段。这个阶段,从克劳德拿着粉笔在黑板上开始反过来给吉尔曼画自己笔下的故事时开始!此时,吉尔曼已经明显地失去主导地位,他已被克劳德牵制,他一遍又一遍地问克劳德:“接下来会发生什么”!

在这个阶段里,吉尔曼虽然还是会提出一些建议,批评指导着克劳德所写的内容,而且影片仍然给他在影像上重述的权力,但是这时的克劳德已经是完全站在一个平等的地位上跟吉尔曼“对峙”,他会直接质疑老师“既然你知道故事该怎么发展,为什么不自己写呢”!

【第四个阶段:带入】

在这个阶段里,真正的优先权给了电影影像。抛去两人正常修改作文的过程,而是直接把克劳德和吉尔曼的交流放到事发场景,影像在这个部分,真正的让两个偷窥的人一起来到第一现场。所有讨论与争辩,变得更加酣畅淋漓。克劳德“当着吉尔曼的面”,让拉斐尔跟校刊告老师的状,“当着吉尔曼的面”跟拉斐尔的母亲接吻,并且被儿子拉斐尔看见。影像上的癫狂,在克劳德看着拉斐尔父母做爱,然后躺在两个人中间后,达到彻底的高潮。而作为间接偷窥者的吉尔曼,更是欲罢不能。

文本失控,角色失控,影像失控!生命的本性,屈服于人性的欲望。

【第五个阶段:吉尔曼完全失去控制力】

在这个阶段里,电影本体和克劳德的作文这两者的虚实都愈发模糊。克劳德可以大笔一挥,就把主要人物之一的拉斐尔给写死,轻而易举地以此把吉尔曼吓个半死。吉尔曼自己也意识到他彻底失去了对故事走向的影响,他试图叫停,但是,这一切已经一发不可收拾,克劳德“已经停不下来了”!当吉尔曼以罢读来宣誓自己的霸权,想以此来叫停一切时,克劳德轻蔑一笑,把写好的作文扔进了垃圾桶,结果当然是吉尔曼灰溜溜地捡起来继续看,他已经完全沦丧,他早已败给了自己人性中自有的欲望!当克劳德最后把几种结果甩给他,让他自己选择的时候,还在试图维护自己“辅导师”形象的吉尔曼,却已是彻底被克劳德赤裸裸地脱光了站在观众面前:你是想看这些故事的,你早已在你的欲望里沦丧,老师!

拉斐尔的母亲,纵然终日苦闷无聊,但她知道家里的两个拉斐尔需要自己,克劳德,是她片刻的兴奋,过后,终于还是要向生活低头,回归到原来的轨迹,那是一个在中国的新生活,对她来说,却是平淡的继续。克劳德,给拉斐尔一家和自己写下了这样的结局,可是电影,还在继续。

【第六个阶段:那好,这是我给你的结尾】

克劳德去找老师的妻子,他知道,这个女人一直都在偷看着自己的故事,他对拉斐尔母亲的欲望,同时正有意无意地在鼓动着老师的妻子,提示着她的生命,同样是那般压抑、凌乱不堪。这个被自己的艺术馆折磨得身心疲惫,丈夫不理解她的艺术品而且长时间不跟她做爱的女人,渐渐明白自己跟拉斐尔的母亲的境遇没什么区别,甚至更糟。她选择了最后的放纵,在跟克劳德云雨过后,了结了这段平淡而枯燥的婚姻。吉尔曼回到家后,跟妻子扭打在一起,他这其实是在跟克劳德故事中的拉斐尔的母亲厮打,是欲望与欲望的厮打,是愤怒与苦闷的厮打,故事走到这里,深入骨髓得可怕。

【最后:都输了,没选择】

没了工作和妻子的吉尔曼,落寞地坐在长凳上,克劳德走过来,两人对着对面阳台上的两个女人,讲述着自己认为的正在发生的故事。这时,他们讲的故事是什么已经不再重要,电影的影像给到两个人的背影,我们,作为观众的我们,原来一直就在他们的背后,望着他们望着的故事,偷窥着他们偷窥的生命,原来,看得酣畅淋漓的我们,也不过如此。我们被这个结尾裹挟了,我们偷窥到那栋楼里,有人在打牌,有人在跳舞,有人在做爱,有人在用枪杀人,有人在看着一个叫“心生”的人写下的他自认为从《登堂入室》里偷窥到的一场欲望的对峙(别回头)……

【待续】

 3 ) 文学镜像下的浮世之窥

   

     《登堂入室》让我想起弗洛伊德的一句话:人类最大秘密便是¬——人最不愿意与他人分享的事情总是惊人的相似。偷窥而来的东西往往具有共性,这种普遍的共性自然也可以成为所谓现实主义的温床,我们知道偷窥不仅仅是所有人生理和心理的共性,也是文学和电影创作中的一个重要的母题,《登堂入室》这部影片便把偷窥这个母题的文学因子和电影因子完美的融合到了一起,勾起了观影者的偷窥欲,带入感极强,让人印象深刻,欲罢不能。

      中产阶级的虚伪和困境是偷窥的对象,而主角自身身上带有的恋母或恋父情结让这偷窥披上了一层社会禁忌的外衣,本能的欲望和社会的禁忌放在了一起,更激起了人本身的偷窥欲,很多时候偷窥是病态和肮脏的,但是当偷窥披上了浓重的文学外衣之后,它似乎在一部分人心里便可以“登堂入室”了,影片中对于中产阶级的反复提及以及对其困境的描述都让这部电影更富有寓味,处于现实困境中的中产阶级,欲望被压抑,而克劳德就是打开欲望的一把钥匙,克劳德在片尾说:人总是能进入别人的生活,因为她们总是需要点什么,总有办法登堂入室。我觉得这句话的重点在于欲望,在影片之中,正是因为克劳德激发了那个家庭中妻子与儿子的需求,他才得以最终登堂入室,片子中老师吉尔曼在背后默默的推动着整个事件的发展,当他潜在的文学偷窥欲被激发之时,对事件控制感和满足感也愈演愈烈,从开始出于文学素养的好奇到后面对于事件完整性的渴求所带来的参与感让整个故事的走向越陷越深,而观众的偷窥欲也得到了满足,这种文学创作之下的偷窥极富有实验性的意味,而社会禁忌方面的涉及也让这部电影暧昧味十足。

      影片中非常精彩的一点便是现实与虚拟世界的界限处理得当,吉尔曼老师是一个真正的文学爱好者,也是这篇偷窥文学最主要的读者,到了事件的后期,随着故事的跌宕,吉尔曼老师显然已经迷失在现实与虚拟之中了,而其出色的带入感也让银幕之外的观众分不清虚拟与现实,可以说,克劳德的这篇偷窥文学是极其成功的。而本片最为成功的一点是在现实与虚拟,文学与道德之间的纠缠之中,故事的主动权默默的发生了变化,刚开始的时候,吉尔曼老师控制了整个故事的走向,但是到了后半段,主动权开始反转,吉尔曼老师因为陷得太深,而失去了对事件的把控和主动权,最后的主动权又回到了克劳德的手里,而吉尔曼老师最终卷入事件,变为了这篇偷窥文学的一个笔下角色,从一个偷窥者变成了一个被偷窥者。但跳出伦理道德的范畴来说,不论克劳德与吉尔曼做的对不对,在影片中可以看出这两人是真的惺惺相惜的,这段文学的忘年之交让这两人在孤寂的人海之中找到了真正的知音,片尾克劳德的独白印证了这点。片尾向《后窗》致敬的楼层各格子中的浮世绘,给故事划上了一个意味深长、耐人寻思的句号。

      文学与影像的交融让这部电影更富有魅力,这种文本上的阅读快感被无损的还原到了影像之中,克劳德与吉尔曼在故事构思和走向上的协调和碰撞让这个故事的走向更为的有趣,吉尔曼身上偷窥者自欺欺人但又心中无底的态度让这个人物更加的立体丰满,克劳德亦正亦邪的角色转换让人物充满辨识性,这两位地上的师生,地下的偷窥者相互利用相互满足对方,并且惺惺相惜,享受文学带来的变态快乐,书卷气息让这部电影比之前的类似《后窗》、《苦月亮》的偷窥题材电影更加的明快,而其讨论的主旨和电影的深度却也丝毫不逊与之前的一些偷窥母题名片。影片中各种带有性暗示的艺术设置让这偷窥更加暧昧不清,更有意思的是电影中的各种人物关系,更加的暧昧不清,虽不明,但觉厉…

       影片的故事层层推进,悬念不断,故事的张力随着剧情的发展越来越大,结尾非常具有开放性,绕了一整个圈以后,整个故事回到了原点,这是一个善意又饱含智慧与深度的结尾。欧容对于故事的把控精确到位,在现实与虚拟的处理上得当而精准,在创作与再创作之间套了层层的圈,让故事的走向出人意料,故事对于一些细节段落的处理也意味深长,文学与电影的结合相当完美,对偷窥者心理的利用也非常的娴熟,当虚拟与现实不清的时候,偷窥者像是迷宫里的老鼠,惊慌的朝各个可能的出口冲去,但是最后的结尾还是回到了到了原点。整个故事充满各种可能性,信息量极大,可以解读和挖掘的内容非常多,而电影中对于中国元素的大量着墨也非常有意思,文本中那个中产阶级家庭对中国的各种美好幻想给处于困境中的自己一个空虚的逃避的出口,其实终归也只是海市蜃楼而已。文学的镜像,到底还是现实,端坐在后窗,看到的浮世绘,处处值得文学去偷窥和再塑造。

   人最不愿意与他人分享的事情总是惊人的相似,不知道这到底是悲剧还是喜剧。

 4 ) 小心别把自己陷进去

看完之后只想说,这俩都是疯子,文学创作的痴迷人!!

吉尔曼的文学创作梦被克劳德再次唤醒,遇到这么一个才华横溢的学生,他怎么能够放弃了,为了克劳德能够继续待在那位被偷窥者身边,他不惜违背校规偷了数学卷子!他也可以在课后单独辅导克劳德!

克劳德创作这位出色的学生,他要亲自观察事物才能继续创作!他盯上了那位数学成绩很差的男同学,给他辅导数学,就这样顺理成章的住进了这个家!这给了更加便利的机会让他发挥他的创作能力,其实也是偷窥这个家庭的每件事!

吉尔曼和他的妻子每天都在读着克劳德创作,他们想后面又发生了什么!隐私有这么大的吸引力!

看着看着不知道里面是这个家庭真实发生的还是克劳德自己创作的?他和男同学母亲发生关系,男同学的死是他的另一种假设,真实确是他被赶出来这个家!那位男同学告了吉尔德,他被撤职,这些是克劳德的创作还是……?

欲望总是难以满足,窥视欲怎么能抵挡呢!

 5 ) 危险,才乐在其中

影片结尾的时候Claude对Germain说的两句话让我印象深刻 On a toujours le moyen d'entrer dans n'importe quelle maison. Et vous pourriez m'aider, non? 人们总有办法进入别人的生活,你会帮我的对么? 而紧随其后的M.Germain的动作是:没有说话,不时看向Claude,带点凄苦、无奈又显得诚然满足的微笑。这里的一处细节是,他看着Claude的时候嘴角扬得高,而当他将视线从C身上移开,垂下头看着落魄的自己或是望着对过民居的万家灯火时,他仍旧在微笑,但这是幅度极其轻微的微笑,嘴角上扬得非常微妙,跟没有在笑已经不差毫厘,但是又很显然地给观众一种感觉——他依然是在笑的。 是Claude让自己一无所有的,可人为什么能够和一个让自己一无所有的人待在一起还又觉得非常开心呢?答案只有一个,那就是,他带给你的比你失去的更多。因此你打从心底认为这对你来说是比划得来的买卖,你心甘情愿地将一场危险游戏继续下去。或许在别人看来,这只是个没有工作没有孩子独守空房,胡子都不刮干净的不修边幅的老男人,然而Claude明白他内心对文学的期望和幻想,没有人比Claude更明白。甚至连M.Germain自己都不了解自己,而Claude唤醒了沉睡在他脑海里几十年的渴望,向他揭晓了一种前所未有的披露现实的方式。它直截了当,却充满危险性。 这份危险Claude和Germain都意识到了,可他们要玩下去,从G帮C偷印数学试卷的那一刻起一切都无法倒回。因为危险,所以才乐在其中。我想这就是一部分人人的天性,甘愿为了未知而铤而走险、甚至自毁的天性。不惜用物质生活与社会关系的崩塌来换个人精神的焕然一新。我从中感受到一种悲壮的、不能被世界认可和理解的自由。它所关心的不是“学业繁重没时间旅行”或者“家里不富有不舍得贷款出国留学”诸如此类小情小调的阻碍。它已经延伸到更加深远的绝对自由,即突破一切建制的框架,完全不考量道德和法律的约束来作出符合内心愿望的言语和举动。它的代价高昂,它带来的快乐和对好奇的满足也非常人可以想象。在政治自由的语境里这种自由是一种极端美好的狂妄,必死无疑,但仍然令我尊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Monsieur Germain avait tout perdu, sa femme, son travail. Mais J'etais là à ses côtés. 吉尔曼先生已经失去一切,他的妻子,他的工作。 但我依然在他身边。 看到最后,导演你这么赤裸裸地揭露真爱真的好么! 话说回来好像也只能这么组合才合理。 Raphal,Raphal的妈,Germain的老婆,C对他们心猿意马,左拥右抱。但是谁都不是真爱。 这些人全都是作文练习里的一个道具,从Germain口中撬出更多渴望更多好奇的道具而已。 这是一部神展开的电影,神展开最大的优点就是切入点小但放射性无穷大,一千个人可以有一千种理解方法。在我看,导演想揭露的是人际关系的无穷关联性,同时又反讽现代人在处理人际关系上的迂腐和愚蠢,因为人们总是在套着一张愿意结交更多人的面具扼杀着人与人之间真正奇趣的关联性。人们放弃了想象,人们放弃了诚意。 所以我觉得dans la maison所反映的不单单是字面意义上的,C介入R的生活。影片的深远性在于C影响了G的家庭,虽然C没有进入到G的maison,但Germain和妻子的感情变质却在这场危险游戏里同步地愈演愈烈。同时Raphal和Germain,原本两个毫无交集的家庭在Claude的引导下竟然建立起了深厚的怨怼。 回到之前所说的“人们总有方法进入别人的生活”,也就能有更深入一步的见地。这不仅指:人如果有心,就可以进入任何人的生活,更奇妙也更令人惊惧的就是,你影响的永远不只一个人。 你若是一滴水,你就必定泛起一阵涟漪。你若是一阵风,你就必定掀起一处波涛。你若要挖掘一个人,那么你影响的就可能是一整张人际网,甚至是与你的探索完全无关的第三方,比如Germain先生。 Dans la maison. 真正的精髓其实在于 Au dehors de la maison. *注:评论里的法语是本人根据中文字幕听写所得,如有听写不准确之处烦请大神指点。

 6 ) 一堂文學課,一場中年危機

我看過的幾部法國電影,給我感覺是:法國導演有種本領,就是能把所有的題材都演繹的非常高雅,文藝,浪漫,上升至哲學層次。婚外戀,通奸,不倫之戀,戀尸癖,這些有的人想一想也覺得有罪的故事,在法國電影里總是如此真實,坦然,純真,讓你目瞪口呆,讓你不好意思鄙視。講不出半句骯臟。

我覺得法國人的生活也是如此,世人都說法國人最懂浪漫,信然。從他們的電影就能看出,電影反映出一個國家,一種文化里人與人之間的關系,社會倫理。從這些法國電影里,總能看到法國人的立國精神:自由,平等,博愛以及建基于此的寬容。本片中已經年屆中年的教師夫婦有一段對話,大致是:

妻:『你該不會是愛上他了吧』(指 中學生)
夫:怎么會呢?
妻:自從你開始輔導這個學生做作文,我們就沒有做過愛了。
夫:哦,真的嗎?但克勞德是個男生啊,我只喜歡女人啊。
妻:不過你在年齡增長過程中,說不定又出現什么新的欲望呢。

這種對話不是離地三尺由導演臆想出來的,相信它源自彼此真誠對待的情侶與戀人之間,無論任何一種關系,都不能綁架一個人的自由,彼此間真正的關心可以是關心對方在這段關系中是否開心快樂。最后妻子離開吉爾曼時說:我的畫廊生涯結束,我們的緣分也到了盡頭,就非常自然。這是它表達出的戀人關系。沒什么天長地久,沒什么相依為命,有的是合則共,不合則分。


《偷窺隔籬媽》(《登堂入室》)是個講青春期少年偷窺的故事,間接的講了中年人的生活和中產危機,順手黑了一下中國,自嘲了一下現代藝術。同時它還是一場非常生動的寫作課。整部電影,音樂貼合流暢,對白精彩,畫面更是大師風范。

我沒聽過專業的寫作課,這部電影中的一鱗半爪,講出寫小說的真諦:就是描述某個人,為了達成某種欲望,不惜克服重重困難的過程。

老師吉爾曼是個懷才不遇,由作家淪為中學法語教師,人到中年,深知自己此生無力翻盤,滿心憤世嫉俗。這樣的隱于學校的作家型老師,是很好的天才文學少年的伯樂。師生關系由是展開。

中產的家庭危機,婚姻,事業,日漸枯萎的個人夢想,在每個中產家庭發生。而克勞德這個母喪父癱(估計要靠綜援讀書)的少年,有幾分早熟,更有幾分同老師一樣的憤世嫉俗。他們互相點燃了。

借著這篇似乎永遠『未完待續』的作文,老師的家庭,同學那個典型的中產家庭,日常生活曝露在殘酷的現實中。
這部電影和《American Beauty》(<美國美人>)與《革命之路》(港譯《浮生路》)要講的主題是一樣的,卻用了如此別出心裁的故事,那些一開始就絮絮叨叨的密集的對白,另片中的老師有幾分似Woody Allen,這部電影在幽默感上,也和Woody Allen的電影頗為相似。是知識分子幽默,需要有一定知識背景,想一想才會心微笑。法國人尤其喜歡Woody Allen,不無道理。

隨著情節的深入,每個人都開始重新審視自己內心,各自『覺醒』,吉爾曼夫婦緣盡分開,其妻去追求更美好有生氣的生活,賠了夫人又丟了工作的吉爾曼則開始頹然自放,而拉法一家卻更親密,更像『中產階級』家庭了---事實是變得更虛偽,更加懂得掩飾自己,委曲求全,向現實低頭。而片中的天才作家少年,經過一場『假作真時真亦假』現代小說與青春期覺醒后,更加篤定了自己的創作才能也更加客觀理性的抽身而出,站在人生的大幕前,觀看蕓蕓眾生荒謬又精彩的人生演出。

影片結尾一個全景式的別墅區,每個房間的剖面展現在觀眾眼前,有人換上性感內衣顧影自憐,有人孤獨的在家里打高爾夫自娛自樂,有一家人坐在餐桌前面對枯燥而沉默的晚餐,有槍聲響起在三角戀的情人之間。有戀人在前戲中,有戀人在事后煙,有人在爭吵,有人在祈禱,有人在享魚水之歡,有人在享天倫之樂,這一幕人間場景如此恢弘,而藝術家則可以把一切都看在眼里,寫進書中。他們坐在公園里看對面別墅的風景,而坐在影院的觀眾看在戲外看著他們的背影。

聽說此片曾是去年高層『北戴河開會』時領導專享的引進電影,在我看來,這些老革命和紅二代,不懂生活更不懂藝術,更本不可能看懂,估計他們也看不下去。估計是看片名和介紹以為是三級片才引進的。






另:本片借吉爾曼妻子的畫廊,冷嘲熱諷了現代藝術(『和性用品商店有什么分別』),黑了談生意的中國人(雖然沒有出場),特別需要說明的是,片中吉爾曼說這種東西簡直是『屎』,并不是說馮唐,馮唐還沒有那么高大上到進入法國人的生活,他說的是一個音譯『Tang Feng』的攝影作品(也就是故弄玄虛的上海天空一二三四).

 短评

用荒谬的方式讲了一个平凡的故事。后窗式的窥视和悬疑,在嘲笑他人生活的时候又自顾不暇。但除去花哨的叙事手法,中产阶级又被无情的刨坟了,刨出来的都不知道想干嘛

10分钟前
  • 九尾黑猫
  • 还行

《登堂入室》完全就是一门写作课,故事简单却讲得很高级,曲径通幽扣人心弦,真实与虚构自由交叉接驳,自然洗练,文学爱好者、职业编剧都可以看一看。看得很兴奋,又回到当初看《游泳池》《沙之下》《失魂家族》《弥留时光》《挑逗性谋杀》那种感觉了。开春遇到的第一部五星级西片。

11分钟前
  • 内陆飞鱼
  • 力荐

可供解读的角度太多了。电影或文学的偷窥心理,虚拟与现实,读者与作者的关系并达成参与式的创作。结尾还以《后窗》的画面收尾,一个窗户一个世界,进入一个世界进入一段新的生活,好像看过的一场场电影,读过的一本本书。克劳德,老师,以及观众,层层递进式的偷窥。很有趣的电影,文本上的乐趣。

14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推荐

我我我这个电影看的太爽了好么!!!xavier dolan和我之间就隔了一个很nice的阿姨!!然后电影本身也帅爆了!!里面内个小正太应该未成年吧可是演的也太有诱惑力了Orz 魅力直逼那些修炼n年的大叔啊。。。当然ozon的片儿结尾都是怪怪的让人不太舒服,但是片子真心好看哟!!强!烈!推!荐!

17分钟前
  • やま
  • 力荐

偷窥和入侵仅有一线之隔,前者是与生俱来的原罪,后者是欲望吞蚀理性的苦艾草。任何一场看似旁观的游戏,都将陷入泥沼无法自拔。如果不能成为你,就让你成为我。影片将偷窥的艺术感用到最大化,中国娃娃、情色展览、藏在自知之明下的文学探险,谁决定了这一切的终章,愈想愈毛骨悚然。

20分钟前
  • 伍德与夏洛蒂
  • 力荐

非常好看的欧容电影,观影体验极佳,特别喜欢前半段通过现实对文学的介入来影响现实,但后半段现实与虚构的重叠没能像《池畔谋杀案》那样让我完全陷入和晕眩,如上吊自杀那样的桥段若能玩得更放肆一点或许会更好,同时忘年恋又处理得稍草率突兀。最后结局一幕倒是很棒。配乐大赞。

21分钟前
  • 陀螺凡达可
  • 推荐

故事其实一般,但讲述得实在精彩,不仅将故事张力无限放大,还有种扑面而来的章回小说的阅读感,现实和故事的相互介入令人着迷。开头和结尾构图的呼应挺有用意,就好像那些快速闪动的证件照片,你不禁想按下暂停指着眼前的一幅说:不如就从这个故事开始吧

24分钟前
  • 推荐

实而虚之,虚而实之。窥视旁听,登堂入室;片中男主,片外你我,莫不在偷窥之中,获得满足。

29分钟前
  • 芦哲峰
  • 推荐

伟大的文学作品莫不是窥私欲的产物,后人将其置之圣殿,却忘了它们其实诞生于幽暗而非堂皇。我们以为窥探能带来上帝视角的满足,安全的刺激,却从未意识到自己早已深陷其中,并将为此付出代价。少年窥探同学,老师窥探少年,我们窥探剧中人的同时,我们的内心,也被导演静静窥探着。

33分钟前
  • 亚比煞
  • 力荐

如坠《黑暗面》人性黑洞,如临《美国丽人》欲望深渊,如入《不良教育》现实与虚境的戏中戏,如迷《妙笔生花》笔下生辉的人生,如闻《香水》胴体的味道,如陷《天使的性》欲乱情迷,如进《空房间》胆战心惊,如醉《时时刻刻》流缓的音乐,如痴《朗读者》交织的深情……虚实相融,越乱越欢,2013目前最佳

37分钟前
  • 影志
  • 力荐

中国元素太多了!!!

41分钟前
  • 奥特曼
  • 力荐

难道片尾才是真爱?

44分钟前
  • 于哈哈
  • 力荐

这样的电影最能体现出法国电影的魅力,有形而上的对文学与道德的争论,又有恰到好处的悬疑剧情。当然这么混乱的关系也只有在法国能发生。还有作为名导大片少不了的同性元素和中国元素。PS:为什么最近看的欧美电影,结尾都要去中国?!

46分钟前
  • 弗朗索瓦张。
  • 推荐

中国元素冯唐黑,无敌艾伦中产黑,年下骚年更腹黑,后窗调教待续黑

49分钟前
  • 丁一
  • 还行

小变态,老不休

54分钟前
  • 黄青蕉
  • 推荐

为了追更我们什么都干得出来

55分钟前
  • 王大根
  • 力荐

刚开始以为是Gay片,后来发现有恋母情节,之后出现师生情,后面又出现婚外情,105分钟的片子,你这都凑齐了,实在不容易,扣你一星因为最后没有在一起[偷笑]

57分钟前
  • Ne-Yo
  • 推荐

配乐很the hours,片尾很rear window。

58分钟前
  • 荔枝超人
  • 推荐

最后一排是最好的位置,你能看到所有人,所有人看不到你。

1小时前
  • Urkel Grue
  • 推荐

吾爱吾师,所以栖之。外表羞涩的少年终于利用人性的好奇开出了宿主的果。文学不是文学,现实不是现实。一段师生关系就像被文学现实两只手轮番玩弄的魔方,直到停在同一颜色,观众才恍然大悟自始至终坠入彀中的是谁。间急流淌的配乐步步惊心,导演神勇!

1小时前
  •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 力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