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翻罗诉韦德案

记录片美国2018

主演:鲁斯·巴德·金斯伯格,格洛丽亚·斯泰纳姆,Donna Howard,John Seago,Brigitte Amiri,Troy Newman,Colleen McNicholas,Linda Greenhouse,Tom Davis,Faye Wattleton,Eleanor Holmes Norton,Tanya Melich,Curtis Boyd,Carol Tobias,Sarah Weddington,Sam Lee,Randall Balmer,Samuel Alito,Harry A.

导演:里奇·斯坦恩,安妮·桑德博格

播放地址

 剧照

推翻罗诉韦德案 剧照 NO.1推翻罗诉韦德案 剧照 NO.2推翻罗诉韦德案 剧照 NO.3推翻罗诉韦德案 剧照 NO.4推翻罗诉韦德案 剧照 NO.5推翻罗诉韦德案 剧照 NO.6推翻罗诉韦德案 剧照 NO.13推翻罗诉韦德案 剧照 NO.14推翻罗诉韦德案 剧照 NO.15推翻罗诉韦德案 剧照 NO.16推翻罗诉韦德案 剧照 NO.17推翻罗诉韦德案 剧照 NO.18推翻罗诉韦德案 剧照 NO.19推翻罗诉韦德案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5-14 04:33

详细剧情

  《Reversing Roe》讲的是美国著名罗诉韦德案。“罗诉韦德案例”给了美国妇女堕胎权,等于承认美国堕胎的合法化。

 长篇影评

 1 ) 支持和反对堕胎没有一句话那么简单

我一直认为,在思考问题的时候,不同的角度会产生不同的判断,那些大声嘶吼的不一定正确,那些沉默的很多时候却是有道理。

我是坚定的支持 #女性拥有自主决定是否生下腹中婴儿的权利#

首先:每一个人的身体都是自己的,自己拥有控制自己身体的权利,如何除自己之外的人干预我,这是最基本的个人权利。 女权主义其实只是其中的一个分支而已,女权既是平权。

只不过在很多时候,把支持堕胎和支持女权主义关联起来了。

堕胎是具有可理解的原因的:

1 很多怀孕的现象是因为意外怀孕,那么生子会影响个人的人生乃至生命过程。对于贫民窟的妇女来说,一个怀孕,甚至都没有到出生那一步可能对整个的家庭都是毁灭的,因为没有能力去养活其他家庭成员。 对于一个高中生,意外中标的情况也会有发生,那么这样的意外怀孕直接会毁了这个人的人生。

2 胎儿的先天性疾病问题,为什么现在要做做唐氏筛查,为什么要查遗传性疾病。因为胎儿在腹中的时候,很有可能就已经存在着可以知道疾病的情况,那么在这种情况下,这个婴儿的出生,不会给任何人,包括婴儿自己带来任何好处。留下的全部是痛苦。

3 几种极端情况下怀孕:因为被强奸怀孕,这种情况其实在西方,特别是南美出现的很多。这样婴儿不仅仅给女性带来痛苦,而且胎儿的未来根本没有保全。 还多女性存在本身的疾病,或者身体情况,根本不具备条件生育,生育对她们来说有生命的危险。

4 不仅仅要支持堕胎,而且要提供官方,有保障的堕胎条件。 晾衣架---这是地下黑诊所最常见的堕胎工具,在没有消毒,没有防护,没有任何的保障的情况下,堕胎本身就是一种高风险的行为。所以说不仅仅说要支持堕胎,而且要支持健康的堕胎。

为什么有很多人反对堕胎:

1 宗教原因 我无意批判任何宗教,但是宗教很多时候会给人设置教条,告诉你只能这样做,告诉你不能那样做。因为这样的话,宗教的权威性就显示出来了。而且他们会有一堆的书籍和一群的人对这个书籍仔细的研究,仔细的诠释。 宗教习惯性的用教义约束控制人,而反对堕胎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它完美把万物由主创造,生命神圣不可侵犯。所以堕胎刚刚好和宗教教义完全的抵触了。 另外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 宗教认为,人的生死是神控制,人自己是不能管生,而且也不能管死的。这也就是为什么自杀在基督教里面不能叫教会墓地的原因。

但是人是自由的,人本身和万物并无区别,为什么需要一个宗教告诉我说:你很神奇,你是我的,你必须听我的。

2 继续宗教的原因: 宗教的原因的另外一个后果就是:煽动了极大的一群人,将宗教的教义吸入之后,来诋毁,伤害,控制其他的人。 这也就是在纪录片中讲述的 多个计生所的医生被枪击,计生所被安装炸弹。而这些行凶的人都是宗教狂人份子。

3 政治原因:当选民有态度的时候,政客就变得摇摆起来了。所有的这些政客为什么从70年代的时候,比现在更加开放的态度。而现在为什么变保守起来了。其实并不是如此,因为现在的反对堕胎更加激进,而这些人群更多,而本身很多政客都是出身于保守势力。---这样的话,为了自己之前的选民,以及为了自己之后的选民。 反对堕胎的收益明显比支持堕胎多得多。

有几点想特别说明的:

1 生命一点都不神圣。人的生命从来都不是上帝造物。如果生命是神圣的,为什么无数次的战争都是打的神的名义,珍惜生命,然后又不停的去浪费牺牲生命?如果生命是神圣的,为什么这次的新冠疫情,富人可以先检测,穷人连申请检测的权利都没有。

一方面大声的说生命神圣,禁止女性堕胎,一方面又视生命如草芥。 ---这不是完全虚伪的么?那些号称神圣的人只不过是选择有时候用神圣,有时候不用而已。

2 政客为了选票任何事情都做得出来,政客是没有共情的。一个高高在上的人,怎么会理解一个贫困的女学生怀孕之后的种种危险呢? 在利益面前,没有什么是不可以牺牲的。

3 婴儿生出来之后,就变成了夫妻的责任。如果是福利好的政府,那么你还能够获得足够的补助,但是在大多数的政府之下,你培养一个意料之外的孩子产生的痛苦要大的多。而且你培养出来的,顶多最后也是变成了炮灰,变成了工厂的**

我很想请那些反对堕胎的男人女人想一下:如果把你放到哪个准备堕胎的人的位置,你会怎么样?如果你是一个贫困学生,无辜的被强奸,然后想去堕胎,发现州计生所已经被关闭了,然后自己又没有路费到其他州。。你会怎么样?

其他的细节:

心跳法案,以及根据妊娠时间来对堕胎进行控制。---这其实本质上还是在控制女性的身体,本质上还是认为生命可贵,从有心跳开始就为人了,所以不能堕胎了。

最保守的州 一般是最穷的州,也是宗教气氛最浓,反堕胎最激烈的州。

《 Loving the Bad Man 》 -- 一个极端基督徒被强奸了 ,讲述了一个女青年,被强奸了,然后在一个基督徒的环境下,不仅仅原谅的强奸犯,然后还把孩子生了下来。 ---这个电影本身就是被基督教赞助,然后宣传神的旨意的电影,但是这样的三观简直歪到了天际, //movie.douban.com/subject/4049703/ 号称: 美帝版《嫁给大山的女人》

有些时候,如果你排除了神的因素,然后从人的角度去思考,事情就变得非常清楚了

现实存在的问题是什么:堕胎的年轻话,堕胎的随意化 这才是真正需要我们注意的

 2 ) 选择派与生命派的“持久战”

德沃金说“在我们这个时代,从没有一个司法判决像‘罗伊案’那样激起了如此经久的公众的愤慨、激情以及暴力行为,还引发了旷日持久的法学领域内的批评。”特蕾莎嬷嬷在罗伊案判决结果出来后给最高法院写了一封信,信中说道:“堕胎已经把母亲与她们的孩子们、女性与男性置于相互对立的境地,它在人类心中认为最亲密的关系中,播下了暴力与混乱的种子。”

罗伊案涉及到选择权/选择派(pro-choice)与生命权/生命派(pro-life)的对峙,自由主义/个人主义与保守主义/社群主义的较量,以及政治司法化与司法政治化的交锋。

最高法院在妇女堕胎选择权、胎儿潜在生命权、妇女健康权、联邦与州的权力界分等诸多利益中如何权衡取舍,极为考验“九人”的智慧。

而2022年5月2日多布斯案判决草案的泄露,塞缪尔·阿利托大法官在其起草的多数意见中说“必须推到罗伊案和凯西案”,如今最高法院保守派大法官有6位,自由派大法官有3位,无非是特朗普的政治遗产,难道真如这部纪录片真如这部纪录片片名所说的吗?

其实也不好说,凯西案当时也是保守派大法官占据优势,并未如许多观察家所预测的那样被推翻,尽管判决结果对堕胎权施加不少限制。而更为戏剧性的是,罗伊案的当事人,原告诺尔玛·麦考维(简·罗伊)在案件判决22年后皈依了基督教,从支持堕胎转为积极反对堕胎;而被告亨利·韦德则改换了门庭,从生命派变成了选择派

最终结果如何,我们拭目以待!

 3 ) 怀不怀/生不生/堕不堕?我的身体我做主!

我还是第一次看到美国这么多总统同时参演了一部片子。

从现任特朗普,到奥巴马、克林顿、小布什、布什,乃至里根。

是不是有点诧异?

但如果我告诉你这是一部纪录片,或许会释然很多。

这些总统的出现跟纪录片里要讲的一桩法案有千丝万缕的联系,这就是——

《罗诉韦德案》

豆瓣评分 8.0

网飞出品,纪录片通过大量历史素材和当事人的讲述,客观地呈现了一个困扰美国社会几十年、乃至上百年的问题——女性堕胎是否合法。

讲这部纪录片之前,我们先来温故一部电影。

《革命之路》,是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和凯特·温斯莱特继《泰坦尼克号》之后的再次合作。

二十世纪五十年的美国,经历着二战后的经济复苏和思想变迁大动荡。

看过这部电影的你一定还记得女主角为了去往巴黎迎接新生活,从此改变婚姻现状,最终选择自己堕胎而死于大出血。

胖温也因为该电影获得金球奖最佳女主角,领奖现场深情表白小李子。

我想说的得是,女性自己动手为自己堕胎的现象在美国十分普遍。

1857年,美国医学协会为排除竞争,展开了一场肃清运动,使堕胎成为非法。

在宗教界,天主教徒和新教原教育旨主义者们认为,堕胎是邪恶的,堕胎就是谋杀

直到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女性解放运动让堕胎议题成为焦点。

1973年,围绕这一议题,美国发生了一件大事,其影响被美国人视为第二次内战,这就是“罗诉韦德案”。

这也是纪录片《罗诉韦德案》叙事的核心基础。

1972年,德克萨斯州两个年轻的女权主义者萨拉·威丁顿和林达·科菲试图挑战当时的堕胎政策。

(当时的萨拉·威丁顿)

她们选中了一个因为经济条件不允许而希望堕胎的21岁女子诺玛·麦科威

三人与辩方律师一起出现在德克萨斯州达拉斯的联邦法院,诺玛化名为简·罗(Jane Roe),当时韦德(Wade)是达拉斯县的检察官,所以这个案子被称为罗诉韦德案(Roe v.Wade)。

几经周折,这个案子最终上达到了美国联邦高院

他们要面对的法官,是九个中老年男性。

那是一个保守的法庭,这个法庭有四名尼克松任命的法官,他们的存在使这个法庭成为了近代最保守的法庭。

但那时堕胎还不是党派问题,而是医学问题、社会问题。

最基本的问题是,未出生的胎儿是不是个人?

萨拉回忆当时的场景,

有一个法官问我:“你认为人的生命是何时开始的?” 我说,尊敬的法官,我们没必要讨论这个精确的时刻。这个问题没有答案。 不同的宗教信仰对这个问题有不同的答案。 但是没有法律规定“在这个时间点胎儿变成了人”。 所以这个问题是,谁能够做这个决定? 是妇女?还是政府?

1973年1月22日,美国联邦高院最后以7比2的表决确认由妇女决定是否继续怀孕的权利受到宪法上个人自主权和隐私权规定的保护,这等于承认美国堕胎的合法化。

罗的判决表明,女性有权利在最初的两个孕期终止妊娠,州政府有权在第三孕期禁止堕胎,除非需要保护孕妇的生命。

如果没有这个法案,想要堕胎的女性就会成为罪犯。

所以国内那么多青春片里的偷尝禁果,然后去医院堕胎的场景,换成国外电影就变成了如果把孩子生下来以及生下来之后该怎么办。

电影《朱诺》就用相对诙谐的手法,探讨了堕胎所引发的女权主义话题。

高中女生朱诺在某一天决定和她的男朋友布里克偷尝禁果共赴巫山,然后她怀孕了。

堕胎禁令导致她只能选择生下这个孩子。

她必须为这个孩子找到愿意收养的家庭,可事情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顺利。

视角转回到现实社会中,就远没有电影中那般轻松了。

《罗诉韦德案》纪录片更多的篇幅是在讲,自打罗诉韦德案生效后,更多的团体想要通过各种手段推翻这条法案,甚至是很多州县在执行过程中增加诸多门槛和条件。

“罗诉韦德案”给了美国妇女堕胎权,也给了美国社会一个分裂点,引发了美国历史上最为激烈的辩论

自堕胎合法化后,支持生命权的反堕胎人士就一直试图来推翻这一决定。

反堕胎的各式各样“保护生命运动”和支持堕胎的捍卫女权团体对此争论不休。

美国的堕胎医生变成风险度最高的职业之一。

堪萨斯州的小镇科尔比,如果要堕胎得开数百里车到最近的堕胎诊所,还要穿过抗议人群,而那个诊所曾被放火烧过、炸弹炸过。

南达科他州,在仅有一家能够实施堕胎手术的诊所上班的几位医生,出没就像间谍一样,都是乘飞机飞过来上班,一个月做30多个手术,绝不敢留下来过夜,不然会有生命危险。

据统计,美国有86%的郡没有堕胎医师诊所,而高达91%的堕胎是在很容易就成为攻击目标的诊所进行的,四分之一的人必须远行至少50公里去做手术。

反堕胎人士打着“亲生命”的旗号,用威胁堕胎医生的方式,来减少提供堕胎服务的诊所,效果真是显著。

1982年,美国有近3000家提供堕胎的医院和诊所,1996年只剩2000家。

但事实是,在美国,大概有四分之一的女性有堕胎经历,现实中正在发生的事情,却要为此挣得合法的权益。

这听起来很可笑,现实让人真的心酸。

女权主义者喊叫着——你有权利决定你自己的生活,而不是宗教。

这让宗教界为之愤怒。

“我们来这里是为了拯救今天被判死刑的无辜儿童”

《圣经》说:「凡流人血的,他的血也被人所流,因为神造人,是照自己的形像造的。」

因此,无论是替孕妇进行人工流产的医生,抑或是其他非专业人士令胎儿死掉,神肯定会讨他流人血的罪。

1994年,反堕胎激进分子,美国基督教长老会牧师保罗·希尔在佛州布里顿医生的堕胎诊所外,用霰弹枪打死了布里顿医生及其助手巴雷特。

他和他的拥护者认为他的行为完全符合《圣经》的教义,并愿追随他的行为。

在此案审理期间,多名参与此案审理的佛州官员接到了恐吓信,有的信中甚至还夹带着步枪子弹。

2003年9月3日保罗·希尔成为因杀害堕胎医生而被处以极刑的第一人。

《权力的游戏》里大麻雀让善用权谋的王后瑟曦遭受重创,这也映射现实的西方社会体系,教会权力有时高于政府制度。

2009年5月31日,堕胎医生乔治·蒂勒在参加宗教活动时被反堕胎人士枪杀,此举引发激烈讨论。

关于堕胎话题在美国的分裂态度,让政客们嗅到了机会主义的来临。

里根和布什在任州长时坚定支持堕胎法令。

但是,在参加总统竞选后却坚决反对堕胎,变成了亲生命者。

他们都因此获得了宗教人士的支持,并最终获得了选举胜利。

特朗普的极端言论让所有支持堕胎的女性都感到了恐慌。

《美国恐怖故事》第七季里,毫不掩饰地表达了特朗普的一些言论观点与邪教无异。

特朗普的上台让LGBT群体、年轻女性、黑人都产生了巨大的不安全感。

围绕堕胎合法与否,45年来争议从未停歇,美国的堕胎问题并没有因此更好或者更坏。

观点两极分化,不少人呼吁完全推翻"罗诉韦德案"的裁决,全面禁止堕胎。

而女权主义者同样在不懈的发声和斗争。

撇开宗教和政治,女性堕胎与否原本是个可以被探讨,但不应当上升到法律层面的议题。

怀孕不同阶段,因为不同原因选择堕胎,本身就应当是女性的个人选择。

但将问题诉诸道德层面、宗教层面甚至犯罪层面,无异于让女性将个人选择权和对身体的控制权交给他人。

这可以看成是现代文明的倒退,或者当权者(无论政府还是宗教)对女性势力崛起的畏惧,是想要对女性再次实现全面控制和打压的别有用心。

发生在我们身边的PUA是,辽宁女德事件也是。

好不容易在男权社会中挣得一丝喘息机会的女性,要斗争的道路还有很长。

而有意思的是,罗诉韦德案的原告诺玛·麦科威,在一个反堕胎的牧师的影响下,其信仰和心灵就此发生转变。

此后,她又成立了一个“不再柔”(Roe NoMore)的组织,对堕胎女性和进行反堕胎教育。

1998年,她出版了一本书《被爱征服》,专门讲述她从一个堕胎合法化象征标志如何转化为一个反堕胎分子的经历。

宗教真是太疯狂了!

文章中提到的所有影视剧,在后台回复片名,即有资源。

 4 ) 分裂

1. 堕胎权被政治化为党派赢得福音派选票的重要策略。

2. 我不认为诸如autonomy/choice/body integrity等强调政府不干预个人自由的古典自由主义观念具有除了mobilization strategy以外的意义。Pro-Choice可以说国家把控制强加于女性的身体,Pro-Life也可以说他们把女性主义的观念强加于天主教传统。The state需要在这种分裂社会的问题上做出积极的引导——然而美国decentralized and fragmented的政治体制令其不可能。

3. 把决定权下放给州有充分的法理、政治基础(decentralization)。有问题的不是Court Opinion诉诸历史传统,而是:州立法、州议员是否有效地代表了人民?

4. 答案是否定的。对于社会议题需要的是妥协和共识,而不是大多数的暴政。投票是实现民主的程序,但是在一个日益分裂的社会,投票反对了民主的精神。更不用提,the iron law of oligarchy。

5. 美国的政治背叛了民主。民主要求求同存异,要求在不同利益之中寻求平衡、妥协和共识,要求用沟通化解分歧。两党制没有做到这点,反而在利用分歧、扩大分歧作为政治策略谋求执政。

6. 最后,我个人在此堕胎权问题上持模糊态度。这个问题唯一的solution就是互相妥协。

 5 ) Highly recommend

My stand for the abortion issue is quite clear: pro-choice (and so as the filmmaker). I don’t understand the logic behind those pro life people- why they are prioritising the life of unborn babies than those that the babies are completely dependent to.

There is one sentence that gives me strong impression: religion can be be beautiful, but it could also be intolerant. When I saw that doctors and women that seek abortion even got shoot, I realized how diverse Americans can be, and how intolerant some of them can be.

It is surprised to know that several Republican presidents are pro-choice but they turned to pro-life in the end. Abortion is closely linked with the political identity nowadays and this is absolutely not a good sign to solve this social issue. In addition, it is also one of the issues that enlarge the rift of the American society, which is clearly reflected in this documentary.

All in all, this documentary provides a very good introduction to the issue and I highly recommend it if you want to know more about the history and the complexity behind it. It is good to know that how politics is handled in America, and how democracy is practiced. I do hope that more documentaries like this could be filmed- but I am not sure if it is still possible in this turbulent era…

 6 ) So badass,瑞斯拜!

It is the supreme court that has abolished prayer and the Ten Commandments from the public schools.

It is supreme court decisions that have brought upon us forced busing and put our children on buses and send them across town to some school that their parents don’t want him to go to.

It is supreme court decisions that have unleashed the pornography that has invaded our newsstands and our television.

It is supreme court decisions that have abolished capital punishment and deterrents against crime.

And of course it is the supreme court decision that has brought about this tragic evil of our time —a Supreme Court decision in 1973, that invented this new right of a woman to kill her unborn baby.

————

更新一下,看到这里真的忍不住,pro-lifers真的各个像邪教啊卧槽,说的话真的句句WTF??

Pushbacks, really? Isn’t the past in your favor?

 短评

我是支持堕胎的:1 先天性疾病胎儿出生不会给任何人包括胎儿自己带来一点点的好处 2 经济条件无法支撑胎儿的出生,而且会影响生者的生存 3 女性身体女性做主,任何外在的人和物都没有权利干涉这个权利。 那些反对堕胎的一般是:1 政客用来吸引关注,拉支持 2 宗教分子宣传教义 3 贫困而且被洗脑的平民 为什么没有中产或者富人,因为这个人群根本不用担心诊所被取消,不用担心没有医生。富人的财力能够让其自由的选择生下来,或者寻找机会堕胎。

8分钟前
  • W.史密斯
  • 力荐

心情实在轻松不起来。争取女性权益,哪里都是任重而道远。

11分钟前
  • AmiLees
  • 推荐

观念之争、权利博弈,必然会进入权力角力的层次,即政治场域。女性不该总是期望自己的权利有谁出面来“代言”,而该力争进入权力机构,坐上有拍板权的席位,以更高的比例占领公共言论频道,为自身的权利发声。不要轻视政治阵地,否则看看吧,最高法离去了一位金斯伯格,女性的权利状况倒退五十年。权力的拉锯就是这样此消彼长、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无需再讳言“女权主义谈的不仅仅是权利,同时也是权力”,不要一谈权力就忸怩。

15分钟前
  • 匡轶歌
  • 力荐

“罗诉韦德案”的推翻是今日的美国之耻。美国或曰世界正在重回保守主义的时代。女性平权之艰难,即便到二十一世纪仍然如此,在这个依然是父权制主导的社会里,女性主义运动就像一场反抗男性独裁的革命,而且是一场涉及政治、宗教、性别、生育、伦理等的全方面的革命。如果说作为普通人可以做些什么,学习了解并支持Feminism,甚至做一个Feminist。

18分钟前
  • 柯里昂阁下
  • 推荐

事实上并没有详细讲述罗诉韦德案本身,侧重点在于在其基础上展开的反堕胎权益争战。小时候都以为美国特开放吧?看这样的纪录片特别有好处,让你知道,你以为的平权真正是来之不易,甚至根本尚未实现。议会,民间组织,教士,医护人员……这些被采访的人都很有发言权。强烈推荐这部,让人对医学、法律、宗教、人性都会有反思。

22分钟前
  • 于是
  • 推荐

日本这边翻译成『彼女の権利、彼らの決断(他决定她的权利)』,还有什么好说的呢,这就是答案了。

24分钟前
  • 波澄酒
  • 还行

围绕着女性堕胎权展开的几十年斗争,剥丝抽茧展现给我们看。反对堕胎与支持堕胎,涉及到宗教、人权、政治等诸多方面。女性寻求选择自由如此艰难。那些反对堕胎的一方,时常让我想起项飙说的: “没有选择的道德是不道德的,强加的道德最不道德,因为把我的道德强加于你,意味着我要对你的人性做一个潜在的彻底否定,你要不接受我的道德,在我眼里你就不是人了。”

26分钟前
  • 邓安庆
  • 力荐

2022.6.25,金斯伯格去世两年后,罗诉韦德法案被正式推翻,前所未有的至暗时刻。堕胎成为选举的筹码,宗教成为政客的工具,女性基本权益成为献祭品,看着一群没有子宫的白男在台上侃侃而谈堕胎和生命,令人发笑。

29分钟前
  • ww5
  • 力荐

好笑的是,反对女性堕胎的领导者都是自大而冠冕堂皇的男性。如果他们也能生孩子,不知道还会不会如此强烈地为了保护生命而反对堕胎呢?

32分钟前
  • 老虎
  • 推荐

这是关系到平等,人权,最终却变成政治的工具。也许这种割裂只有当男人也长子宫,才会摆脱现在的泥沼。但生命权一定永远是人类争斗的核心。。

33分钟前
  • 憨兔兔
  • 力荐

片名翻译易引起误会,这不是讲罗诉韦德案的,而是展现了各股企图推翻罗诉韦德案的势力,看得人心情很恶劣

37分钟前
  • 十八号木木夕
  • 还行

想要把一个医学问题搞成政治问题并从中获利,就要懂得如何煽动民众的情绪(说出这句话的时候突然想到魔都防疫了)

40分钟前
  • 千树
  • 力荐

虚伪的白人男性讲着道貌岸然的漂亮话;极端宗教人士打着尊重生命的旗号伤害提供堕胎服务的医生;政客为了选票只管把堕胎权当做上位的筹码。。。没人认识到这本就是女性权利,也是一个正常人在生命的某个阶段应当被人尊重的权利,富裕的女性可以选择在法案推翻后到合法的国家堕胎,那底层女性或是性暴力受害者呢?他们又将何去何从?有时候很难理解西方世界的一些价值观,或许宗教因素真的占了大半。。。那些人哪里是想保护pro-life,本质上只是一种身份认可罢了,当所谓人权变成政客选举的筹码或是宗教党同伐异的工具的时候,普通人只会受到这种所谓“人权”的践踏,而不是享受着人权带来的自由

41分钟前
  • 卷不起了
  • 力荐

女性有权利为自己做决定,这是基本的人权。可别拿政治的幌子了,说一些自己新编的词汇,从各个角度试图推翻女性的基本人权?那些垃圾真的太扯了。子宫是女性的,用子宫做什么,要不要这么做,都是女性的权利。感谢那些医生,感谢为此发声的所有人,感谢女性们的坚持。

42分钟前
  • 不忘
  • 力荐

几次被pro-life派气到看不下去,共和党为选票真够不择手段,不惜给美国开倒车。中间看到1989年Roe案差点被新判例推翻,最高法院第一个也是当时唯一的一个女法官——因为表态坚决反堕胎才被任命的保守派女法官,在最关键的一票上却支持了堕胎权利的延续,让反堕胎势力大失所望。看到这里忽然哽住,但凡还认自己是个女人,彼此之间,纵有对立,却终于不会痛下杀手。所以,如果不知道如何选择,请务必选择女性吧,她会理解,她会懂得,即使她不愿意表现出来。

43分钟前
  • Coraggiosa
  • 力荐

1969年申诉,1973年就作出最高法院裁定的案子,嗯,拖过整个民主党黄金期(奥巴马政府)一直到民主党和好莱坞无以为继的共和党时期的2018年才做了纪录片进行记录和推广。你们说你们民主党不是在利用女人?哪里来的脸?另外,评论里有一条“是平权,而不应该是女权”的男性ID评语。诸君如果连女人的女字和权利的权字连在一起都看不下去,那诸君如何平等权利?在男人(不包括女字的范围内)平等权利吗?

47分钟前
  • 制片人
  • 还行

即使是在一个号称民主的国家,女性寻求选择自由的过程依然是如此的艰难,似乎只要是关乎到了宗教和政治,任何异议都不再具有人性,看着那些反对堕胎的组织和政客的嘴脸,真的是不寒而栗。

49分钟前
  • 谢谢你们的鱼
  • 力荐

美国保守力量很强大,也展示了美国确实是右派国家,纪录片里展示德州政客指定法律干涉堕胎自由时呈现的是一群老年政客的声撕力吼,而这些政客各种保护生命的冠冕堂皇借口里唯一没有的是女性堕胎者本人的声音,这种就是典型的政治暴政,将自己价值观强加于沉默的少数人,完全不考虑真正怀孕的女性需要承担的风险与痛苦。最为可笑的就是控制女性生育的政客们都是不用承担生育风险的男性,恐怕世界上没有其他更典型的父权暴政可以与这件事相提并论。

52分钟前
  • batistuta
  • 推荐

减少堕胎的源头在于普及保护性的性行为,而一昧争议堕胎法案的设立,说明政府真正关心的不是堕胎对人们造成的影响,他们关心的是站在哪一面会给其带来政治上的便利。其中蕴含着复杂的宗教推动和社会操控,早就超出了这个问题本身的含义。

56分钟前
  • 鸣蜩凌午
  • 推荐

从纪录片的角度,影片对pro-life和pro-choice两方观点言论展示出的客观和克制令我敬佩。个人观点角度,我的愤怒悲伤痛苦已经无法抑制,激进言论预警。堕胎这件事上,只有女性具有话语权。我的身体,我的人生,只有我能做主。这一点是应该凌驾于政治立场与宗教信仰之上的。那些举着冠冕堂皇的理由夸夸其谈的男性,与其讨论堕胎的伦理性,不如多花点精力去教教男人们什么叫尊重女性,怎样记得打炮戴套吧。

60分钟前
  • AilsonAir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