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变玄武门

记录片中国大陆2014

主演:内详

导演:刘元

 剧照

激变玄武门 剧照 NO.1激变玄武门 剧照 NO.2激变玄武门 剧照 NO.3激变玄武门 剧照 NO.4激变玄武门 剧照 NO.5激变玄武门 剧照 NO.6激变玄武门 剧照 NO.13激变玄武门 剧照 NO.14激变玄武门 剧照 NO.15激变玄武门 剧照 NO.16激变玄武门 剧照 NO.17激变玄武门 剧照 NO.18激变玄武门 剧照 NO.19激变玄武门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4-26 16:36

详细剧情

历史中“玄武门之变”甚多隐讳。但到底隐讳了哪些事实,却不明究竟。对此千年疑案,央视纪录频道播出的《激变玄武门》为您解答。

 长篇影评

 1 ) 布衣蔬食和酒池肉林----从<激变玄武门>发散开去

话说之前吐槽了一大堆有关纪录片<激变玄武门>的这个那个,其实也不是个人没事找事的抓着点儿细节便说了又说,实话说从服饰和家具上看,前前前些年央视拍的那部电视剧<<唐明皇>>,刘威主演的那个,都比央视拍这部纪录片靠谱呢。
当然,这篇文纯因为本人的发散思维作祟,下边两段原本是上文的一部分,但一来越写越长,二来实在和前篇主题对不上,所以干脆另辟新篇了。下面上主菜:焗法国螺丝走起来。
    每个朝代都是先盛后衰,同样的,各种奢靡之风、享乐之风等四风问题也通常在朝代中后期发力,现在总推崇明清家具,其实你看那些受追捧的家具大多都是明代中后朝,就是资本主义萌芽发端、经济快速发展那会子的出品,你说明朝早期,且别说朱元璋同志是苦出身,穷孩子,过的节俭。
你看朱棣那会儿,一是花钱的地方多,大规模拆迁、建设新北京,远征漠北,铸钟编书,七下西洋搞外宣外联同时开展“天网”行动搜索建文行踪,那真是各种忙各种乱各种花钱,再加上永乐大帝又久居燕京,喜欢大气西北风的主儿,和明朝后朝热捧那种纸醉金迷的秦淮风韵差别真是天与地。同理,你看康雍乾的瓷器和同治光绪时期的瓷器相比,在懂行人眼里看来那就像麦当劳的麦香鸡和麦辣鸡之间的区别那么大哪。
同样的唐代也是,隋代也是,各朝各代都是,建国初期都是民生凋敝,经过长期战争的朝代背景总是各种白骨露于野,那个千里无鸡鸣。于是劝农劝桑吧,发展生产吧,减免税负吧,所以各种黄金甲、武媚娘风格的暴露风格那都是中后期的事情了。再比如你看李家的好亲戚隋文帝同志,也是历史上有名的节俭皇帝呢。
以下为引文:隋文帝节俭爱民。杨坚小时候生长于寺庙之中,素衣素食,生活节俭,这使他养成了崇尚节俭的性格。他虽贵为天子,但却食不重肉,不用金玉饰品,宫中的妃妾不作美饰,是中国历史上最为节俭的皇帝。他深知节俭的重要性,教育太子要节俭,说国家没有因为奢侈腐化而能长治久安的。他还提倡官员节俭。因为节俭,剥削较少,民众能够安居乐业,户口和财产剧增,又加上其它一些促进生产的措施,在很短的时间内,百业兴旺,经济繁荣景象由此而生。隋文帝以身示范,作出了表率,在很长的时间里,全国的男子都不穿绫绮,无金玉之饰,常服率多布帛,装带不过铜铁骨角而已。于是,隋朝很快改变了国内的贫困状况,度过了灾荒之年,变得国富民强了。其国库储蓄之多,仅以东都的布帛库和洛口的粮仓为例,直到几十年后的唐朝高宗时还未用尽。
说了布衣蔬食,再提个酒池肉林,我的偶像熊大曾提到过,历朝历代的昏君们那些事迹几乎如出一辙,简直都像是复制粘贴的。好吧,个人看史书里也就是明朝后期那几个ZUO的有些创意。神马豹房,神马凤姐,神马炼丹,要不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西游记怎么能写的这么生动有趣呢。其实那些酒池肉林、强抢民女,个人总觉着都带着浓浓的民间文学印记。我小的时候看上下五千年时便觉稀罕,那个肉林,遇到下雨怎么办?招来苍蝇蚊子盯了怎么办?
还有哇,这烤肉都是吃现烤的香啊,现下谁家去吃韩国烤肉不是自己现吃现烤哇。现在吃过见过的多了,回头想想,所谓的酒池肉林,别说和金钱豹比,就算北京连锁烤肉自助店神马汉丽轩,团购30一位那种,吃的都比商纣王同学丰富啊。可见古人真不容易。
还有评书和武侠小说里最喜闻乐见的强抢民女,尼玛抢什么啊,买不就行拉,古代买卖人口那可是合法的啊,尤其你看红楼梦里袭人倒是被卖进贾府去的,可后来她哥说要赎她出来她是死活不干哪。还有大观园里那些丫环,一个个都是死都不愿出园子啊,心甘情愿被剥削、被压迫、被地主阶级奴役的**生活。
神马,你说现在,现在也,咳咳,差点手滑把实话写出来说现在也是啊,你看现在的女生们也是愿意坐在宝马上哭啊。别拿着学校里小学生们诧异喜儿为嘛不从了黄世仁履行契约精神,牺牲我一个,提高全家生活品质那事儿当新闻说,大家怎么不看看现在触目所及的尽是喜儿从了黄世仁的现实版。所以说很多时候教育问题其实都是社会问题呢。

 2 ) 汉服、明椅、NHK的穿越剧--纪录片<<激变玄武门>>吐槽合集

每天早上在京城大气厚重的雾霾中醒来,不看看纪录片提振一下心情简直没法出门弘扬一整天的正能量。握拳。可是做为一个伪纪录片资深爱好者,伪阅读爱好者、历史爱好者、文学爱好者,好吧,排名不分先后,水平实在不够,看片子的时候各种吐槽,那真是,套句流行话,DUANG、DUANG的停不下来啊。
首先穿越回昨天,清晨在看纪录片频道时被小小的刺激到了,于是上午找时间发了条微博:今天早上,看纪录片频道<激变玄武门>里面,李渊因李世民赴李建成宴中毒卧床,前往其府中探视一段,为毛李渊坐在一张明代款式的木椅上啊,那会子有椅子吗,导演你为毛不再给他上钟盖碗茶喝喝。@CCTV9纪录@刘元2010
导演没几分钟就回复说:您好,“椅”原为一种树木名称。椅子源自汉魏时期传入北方的“胡床”。敦煌南北朝壁画中已出现形似椅子的坐具。“椅子”的专门名称始见于唐代,唐代已开始出现相当考究的椅子--至于片中所用椅子,确实是一把明代式样椅子,主要是因为找不到唐代椅子的复刻版。因此有意将画面调暗,且只给李渊半身近景。
这个是导演的第二条回复:纪录片拍摄经费有限,很多道具场景都只能将就。唐代椅子道具不好找,能打开的唐代卷轴道具也不好找,我们会尽力的:)
下面是俺的回复拉:感谢回复,之前一直印象是唐中晚期才出现椅子,李渊父子时代还仿隋仿的非常厉害,对国内纪录片的拍摄经费问题深表理解。相信导演已经尽力了。
现在是总结时间了,首先,俺承认下俺的错误,当时发微博时太激动没校对,里面有错别字汗,应该是盅而非钟哪。其次对导演这种认真回复网友的态度表示必须点赞,这么光速的回复俺,虽然第一条有些那啥,但第二条的态度还是很让人感动哒,你看你看,还有笑脸哪。
可是,可是,虽然就俺粗大的神经来说,就在今天早上,俺看这部片子新一集的时候,虽然对俺而言一边吃鸡蛋羹一边看玄武门喋血片毫无违合感,但是啊,但是,导演哪,汗求解释下为毛今天早上演到李渊晚年宠妃张婕妤的时候,为毛让她穿汉朝的衣服啊啊啊啊,还好几个特写镜头,还跳舞?我汗了又汗,无法成言啊。
我知道,很多历史专业业余爱好者对婕妤这个职称的熟悉大多来于汉朝的班婕妤。神马,你说大家只听说过甄環传里的安婕妤和武媚娘传奇中的徐婕妤?去去去,虽然现在很多纪录片越拍越像电视剧了,但那些只爱看宫斗剧的追剧众还是少起哄啊。
其实,扯远一点,就历史真实这个问题,打从根儿上说,说起来我们看到的历史都是人为主观书写的历史,历史这个小姑娘一向逆来顺受,怎么写怎么是,既尊重客观实际也注重主观情绪,因为历史都是由胜利者书写的么,比如你看史书中的项羽。片子里有句话也说的很妙,一切历史资料都是经唐太宗审核过才记录下来的,就好像两个部门之间打起来了还各说各话,听起来谁都代表正义、非常占理的,更不要说这种非死既活的宫廷之争了。吼吼。
从唐太宗同志的说法上看,是李渊惊悉太子淫乱宫帏,李世民同学是代表月亮和正义消灭自家兄弟神马的。在此吐槽小能手忍不住吐槽说,要说后宫的热闹程度,有唐鼻涕之称的唐朝那真是不遑多让,这里不是说武媚娘,只看电视剧不看纪录片的同学请出去。你看唐太宗的后宫,有李建成的妃子,有杨广的女儿,论着跟李世民还是表亲,有之前嫁过人还有孩子再嫁给他的,有*&^%¥,好吧,你看李家真不愧是少数民族的哈,真是豪放哪。
都已经豪放到这种程度了,神马淫乱宫帏啊那都不叫事儿。围观众擦汗,这个还是挺叫事儿的吧,还有没有三观啊。看来那会儿真是没有八荣八耻弘扬正能量才会这样哪。
当然拉,实事求是的说,片子还是有很多优点的,下面赶紧1、2、3的列举下。首先是选题好,玄武门之变虽然是大家耳熟能详的历史事件,但以前还真没有相关纪录片,我们必须可喜的爱到现在的纪录片由以前清一色主流的名词式为主打,变成动词式做添加,比如以前拍的播的大多都是江南、泰山、钱学森等名词解释式的,现在越来越多如激变玄武门这般事件式的、北京味道这种吃货喜闻乐见的片子。
如玄武门之变这种非主流题材也能拍成纪录片了,或许这一方面是近年百家讲坛、某朝那些事一类市民性讲史节目、图书大热,比如片子里上过百家讲坛的孟宪实和蒙曼便多次以唐史学者身份出现讲解历史人物、历史事件。
另一方面也说明导演有眼光呵,冲着导演在俺发了微博质疑后几分钟便回复俺,也要捧上几句。其次是个人偏好,说实话,这种历史题材的纪录片以前拍的大多比较干,要不就是镜头对着一位历史教授各种讲解,或者便长期对着一件文物各种解说,总之就是可看性差。后来如大唐西域记那样以动画形式呈现吧,也觉得不好看。
类似这种电视剧式还原重现当年现场的拍摄方式,虽然一经使用便受到很多质疑,比如当年一个讲上海外摊的片子里用女演员演周璇,还开口说话,便引发业界一堆责骂,如人物不能开口说话一类的说法成为反方主打,双方一时争执不下。
虽然这个片子里以俺每天早上匆匆数眼所见,便有唐人高坐明代椅,男女服饰汉宫曲。之类的问题,但个人还是喜欢这种角色扮演式的拍法,只为其生动有趣。
还有啊,还有,听一位资深专业骨灰纪录片爱好前辈说,日本NHK拍的战国历史(是日本的战国)纪录片里也常有此类差错。他们的片子里在讲述某历史事件时通常都配上他们台拍的大河剧,真是肉烂在锅里,那锅配那盖,原汤化原食哈,但很扯的是,他家经常走LADY GAGA的混搭风哈,混搭的结果就是把大名们的家纹都配错啦!
更有甚者,说着毛利元就,配的是源义经的画面,讲着足利义满,配的关原之战,我汗了又汗,擦汗之余,想想以认真仔细著称的日本人,拍过丝绸之路的NHK都会犯这种错误,估计负责找素材、配画面的都是N家的临时工、实习生?而且他们也没有上级拔款,所以雇不起校对人员?!如此善于帮别人找理由的我真是太善良了,大心下。
文章的最后忍不住都想主动请缨去给纪录片频道当临时工了,以咱这水平,高大上的活计干不了,吐吐槽,提提意见还真没问题,也不要车马费,馒头管够就行。
最后还要吐槽说,一边写着工作稿,一边躲着领导写吐槽稿,还要大脑神短路的左半脑创新发展正能量,右半脑吐槽搞笑DUANGDUANGDUANG,我容易嘛我?在此小小声弱弱的说:就到这里,完结拉、撒花。

 3 ) 流血的政治

玄武门之变,就是李世民伏击李建成和李元吉的一次军事政变。在过去的一些影视剧当中,李建成被塑造成一个荒淫无道的太子形象,而且处处设计秦王,使得后人认为李世民的这次弑兄夺权的行为,有相当的必要性和合理性。但这部纪录片详细展示了那次改写大唐命运的政变过程,也澄清了一些历史误解。

      首先,李建成不是纨绔公子,他确实是一个合格的储君,甚至我们可以认为他如果继承皇位也一定会是一个不差的皇帝。其次,李世民不是出于守势被迫反击。杨文干事件,东宫毒酒事件,其实都是李世民设套给李建成,李世民咄咄逼人,攻势尤甚,其野心太大,想取而代之,使得太子和秦王的矛盾不可调和。最后,李渊在双方矛盾的处理上犹豫不决,无所作为,是导致手足相残的玄武门之变的主要原因。

     都说性格决定命运,这次政变再次印证了这句话。李渊如果能态度明确一点,手段霹雳一些,就不会有老年丧子权力架空的人生悲剧。李建成如果不是那么宽厚,听从李元吉、魏征的建议而釜底抽薪,肉体消灭李世民,也就不会导致自己和自己的儿子们被杀的命运。相反,李世民杀伐决断,在极短的时间内,想出了调李建成和李元吉出府的计划,并能说服已经成为李建成心腹的玄武门守卫头领常何(这点我尤为佩服,我若是李世民都害怕常何转头就去告密。但是李世民居然能让他支持,可见李世民收拢人心能力之强),以及迅速决定伏兵玄武门,这些决定中其体现的能力,不赢都难。一言蔽之,李渊和李建成都太软,太宽厚,李世民够狠,够决绝。

     这个纪录片告诉我们,第一,性格决定命运,要清楚的明白自己的性格弱点,在决策和行事上要有意的避免这些弱点。第二,要牢牢把握事情的主动权,特别是敌我斗争的时候,不能存有任何恻隐之心。须知,对敌人的恻隐就是对自己最大的残忍。

 4 ) 残酷的政治斗争

刘文镜事件:刘文镜和裴寂都是太原起兵时的功臣,但随着时间推移李渊更相信裴寂,所以裴济的官职就要比刘文镜高,导致刘文镜对裴寂心生嫉妒,刘文镜在家里对裴寂的抱怨被作为他想要谋反的证据,哪怕李世民求情也没用,李渊还是杀掉了刘文镜。这让李世民对父亲产生了嫌隙,变得更加冷血,对权力更加渴望。

杨文干事件:在得知太子给杨文干私运甲胄的消息后,身为秦王府谋士的杜淹向李世民提出了一个将计就计的方案。由杜淹出面买通负责运送甲胄的东宫将领,让他们告发太子谋反。然后由杜淹怂恿宇文颖诱使杨文干起兵救主,做完这一切幕后工作后,李世民在以平叛功臣的身份出现杀掉有可能泄露天机的宇文颖,最终得到父皇对自己太子之位的承诺。可在李世民出兵平反的过程中,李渊调查出事情真相,没有兑现承诺,给双方各五十大板以平息此事,并且处理了两个东宫将领和杜淹。经过这件事李建成和李世民的政治斗争已经算是摆在台面了。

李世民密谋:想要顺利继承皇位必须要同时满足两个条件,第一劫杀兄弟、第二控制皇帝。玄武门是经过皇帝寝宫的必经之路,控制了玄武门就相当于控制了皇帝,看守玄武门的将领是常何,常何之前是秦王府的一员部将,由于玄武门的重要性,太子便经常命魏征等人前往结交,常何逐渐成为了太子的亲信之一。李世民在关键时刻用最短的时间劝服了常何,将这枚最重要的棋子为己所用。李建成带着李元吉去向皇帝解释自己私通的事情,必须要经过玄武门,而李世民早已带兵在此埋伏,等到两人经过玄武门,李世民立即将二人射杀,后来为了铲除后患杀掉了李建成和李元吉的所有子嗣。

贞观之治:玄武门之变后李渊被迫让位,李世民登基后第二年改年号为贞观,或许是为了让百姓对他的负面评价少一点,他必须花更大的力气治理好国家,赢得更多正面评价。李世民采取抚民以静的策略,形成以民为本的思想,他重视农桑、鼓励生育、发展经济、解决边患、文化建设、依法治国、强调执法的公平性,使人民安居乐业。

 5 ) 以前看的电视剧果然都是骗人的

对于玄武门之变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只知道李世民杀掉了自己的两个亲兄弟,逼自己父亲退位,却也始终没去想里面的内在缘由。

从公元618年,李渊在长安建立唐朝称帝时,为了继承的稳定性,延续了从西周开始的嫡长子继承制,使身为嫡长子的李建成顺理成章成为了东宫太子。而这时候大唐王朝正处于内忧外患,所以李渊让太子监国处理朝政,却又让秦王出去立下赫赫战功,正所谓功高难赏,李渊这一步倒是“错”的不少,身为君王想稳固自己刚刚建立的政权,但是又还是站在了父亲的角度考虑两个儿子。既然想帮太子稳固政权,却给了秦王太多权利,而秦王偏偏是一个很有企图的人,不像父亲宽仁容众。

两个政治对手,诸多较量,李元吉站在太子一党对付秦王,亲兄弟三人一起吃饭,李世民却自己下毒让自己吐血不止,不可谓不狠,不过面对政治斗争,稍个不留神不止皇权无望,自己更是性命难保,显然李世民更具有魄力和果敢的决心。

面对连续三天的太白星当空,主当朝者更替的星象,李渊害怕了,一边是自己辛辛苦苦建立的政权,一边是谣言自己儿子要篡位。这对李世民来说已经是一步死棋,但是李世民却把它下活了,用的是自己亲兄弟的两条性命。只知道玄武门之变李世民杀掉了兄弟,却也不知其中的凶险竟然会这样大,李世民凭借着自己的军政大权冒险谋划,才有了玄武门之变。在射杀了两个皇子之后,当然会有东宫的人抵抗,却也惨遭屠杀。

而在玄武门之变中的胜利者李世民为了巩固自己的胜利果实,不仅用尉迟敬德威吓李渊,更是对李建成和李元吉的所有子嗣和势力逐一杀完,不可谓不狠。但是这一胜利果实也让李世民集团所有成员掌握了朝廷的军政大权,并且成员们都成功身居全国要害部门,成王败寇如此而已。

在玄武门之变两个月之后李世民逼迫李渊退位,自己登基,这时为了稳固人心的政治需要,又追封李建成为“息隐王”,李元吉为“海陵剌王”,实在是一个很有政治才能的人。后来主持编纂《晋书》时又说到:“古人有云,积善三年,知者甚少,为恶一日,问于天下,可不谓然乎”,使得玄武门之变对后来的贞观之治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每一次的政治斗争总会有许多无辜的人死去,然后历史会有胜利的一方来编写,历史总是如此相似。果然人类最擅长的就是重走历史的老路以及永远学不会从历史中吸取教训。

 6 ) 编剧脸真大

我最烦的历史观就是编者认为历史被篡改了,然后全盘按照史书的反方向推测。

这部就是在认为唐初史料全被李世民改写的基础上,从李建成的角度推测,首先设定的是李建成作为被立为太子的长子,又年长十岁,能力肯定比李世民强。。。

额,李建成可是在太原起兵前期遭到了隋军的搜捕,仓皇逃出,还把弟弟留下了,最终弟弟死于非命。。所以李建成别说跟李世民比了,跟他姐姐平阳公主比都不是对手。

汇合后两兄弟是平起平坐的,李建成是左领大都督,李世民是右领大都督。

随后李世民东平薛举,西平窦建德王世充,在腹背受敌的死局中一举两克,定了天下,这时候李建成没什么军功的。

纪录片里把这些全部略过,仅从年龄看能力,年纪越大能力越强???

并且我也不认为李世民在玄武门先下手有什么不对,同样不认为李建成没有对李世民下手,全篇都在感叹李建成是个宽厚仁慈的好人,会治理国家,贞观之治难道也是李世民编出来的不成。

如果你问专家:为什么这么推测?有证据吗?

他会说,没有证据,史料都被李世民改了呀。

咦~脸都不要了。

 7 ) 真实还原玄武门之变

在中国人的心中,唐太宗是一位伟大的帝王,但同他的“贞观之治”一样出名的就是帮助他造就“贞观之治”的“玄武门之变”。由于种种矛盾的挤压最终导致的这场战役,在唐太宗的心中也是一道永远抹不去的伤痕。本片帮助我们了解了造成玄武门之变的种种原因,让我们对于这段耳熟能详的历史片段有一个更全面的认识。看完之后也不禁感慨,对于普通人家来说,亲情是最宝贵的,可是对于皇家来说有时候亲情却是血流成河的造就着,这虽让人叹息,可是,历史要造就一些人,就必须给他更深刻的磨难,很多时候要舍小家为大家。但不管怎样,都不影响唐太宗在我国历史上的伟大帝王之一的称号。

 短评

不错啊~看得我一愣一愣的,李二真心碉堡,奥斯卡永远欠你一个小金人。

6分钟前
  • 天外飞仙
  • 力荐

也许少时父亲授意过李世民带着钱帛四处奔走集聚势力,让他一度有了可与嫡长子一博的野心;也许建功立业,开天策上将府,曾许他皇位又食言也让那颗有着热望的心变得沁寒。但无论出自何等粉饰过后的情势所迫,他早就对李建成起了杀心。我们知道魏征一再建议太子斩草除根而未被纳取,可李世民不知道。哪怕他也了解自己的兄长性情仁厚,可还有李元吉这个变数,他恐怕无法赌着万一去顾念手足。元吉早有杀心且箭术岂止泛泛?然三次搭弓未成。李世民却可以罔顾可能射死自己的箭矢,一箭直取目标… 可以说李世民的心狠手辣和危急关头的正确取舍都是他做为千古一帝的性格底色。后来的政治生涯里他在喜好和正确间,总能选择后者,这本来就是有悖人性的。然而“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世人最终如他所愿,评价他功高于过,一代明君。

10分钟前
  • 小天狼星
  • 力荐

抛开满是槽点的服装和场景,这个纪录片通过相关史料的对照来厘清加诸隐太子和曹刺王种种罪名的疑点,有种看侦探片的感觉。孟宪实和蒙曼做嘉宾还是很有说服力的。

15分钟前
  • 樛木
  • 推荐

饰演李世民的演员帅爆了

19分钟前
  • Joel
  • 力荐

我在想,如果李建成是李世民的儿子,那就没这么纠结了= =。

24分钟前
  • 步泠飞
  • 还行

哇,历史小剧场却拍出了史实巨作的意味,这企划挺好

29分钟前
  • 拝啓、あなたへ
  • 力荐

秦皇汉武和康熙帝 世界上三位伟大的杰出政治家 军事家。能文能武。2016-10-16最近几个晚上又在youtube上刷了一遍,感觉拍的非常好,基本按照正史来演绎。原来我在2016年看过呀。难怪有点熟悉感。--2018-3-21

34分钟前
  • 窗边的小豆豆
  • 力荐

对李渊、李建成、李世民、李元吉父子四人从建国到玄武门事变的过程进行了很详细的再现和分析,值得一提的是,有对话的再现部分来源于后唐书、资治通鉴等史书上的内容,略加白话化,专门找了演员来演绎。总体而言是制作较精良的纪录片,央视纪录频道越来越讨人喜欢了。

38分钟前
  • 相声爱好者
  • 力荐

目前影视作品中青年李二凤演得最好的。

42分钟前
  • 我的ABC
  • 推荐

成王败寇,谁都不是白莲花。不过二凤确实rnb啊,太子齐王输得不冤……

47分钟前
  • 风雨暗花
  • 推荐

圣母婊,凡是建成有错皆世民有鬼,洗白太明显。本篇参考的资料是新旧唐书,这是后世参考唐人文献所作,又不是抄唐朝史官的笔记。毕竟主流观点,两三个现代史学家一家之言,居然颠覆,剧情逆转了。李二固然不高洁,但事变后有记录的仅是索阅史官的记录。李二的厚道后世都认可,一下变奸佞了?

48分钟前
  • milancoffee
  • 还行

对李世民心理和性格的分析还是相对少了些。我现在是不是彻底不颜控了。。。觉得李世民好帅

50分钟前
  • 化羽而飞一恐龙
  • 推荐

国产历史纪录片高水准在这,表白我蒙曼女神。

55分钟前
  • 清胧
  • 力荐

千万别提什么无毒不丈夫,人狠毒起来男女都没差,一个武则天,一个李世民,我看武则天传记时,她为了打压反对自己称帝的官员(清官贪官都有),大量使用来俊臣一类的奸诈之徒,动辄滥用酷刑,和李世民弑兄杀弟不也是有异曲同工之处。李世民确实是好皇帝也确实心狠手辣,二者并不违和。有些弹幕真是慕强慕到没脑子,站在胜利者角度居高临下对李建成和李元吉指点盖章,看的无语。

57分钟前
  • 早睡长命
  • 力荐

中国的纪录片拍得比电影更像电影

1小时前
  • yuanz07
  • 力荐

李世民演员好帅!

1小时前
  • 喝水上炕开火车
  • 力荐

T。想去昭陵上坟。

1小时前
  • 黑夜白眼
  • 力荐

自从有了纪录片,感觉再也不用看电视剧了,ps:秦王真帅

1小时前
  • F
  • 力荐

跌宕起伏,一波三折,精彩之至!婴儿肥但是霸气侧漏的李世民,脾气火爆眼神奸贱的李元吉,性格分裂摇摆不定的李渊,还有苍白文弱稍显优柔的李建成,全都演技爆表了惹!镜头运用完美地搭配了剧情氛围,看的心都揪起来了!

1小时前
  • 一直在瞌睡
  • 力荐

走心的纪录片。可总觉得洗白李建成和李元吉洗的太厉害了。历史是胜利者的历史确实不假,李建成也或许真的是一个宅心仁厚的大哥,但分分钟夺走弟弟赖以为生的兵权,弟弟不起了杀心才怪。

1小时前
  • 荔枝儿酱
  • 力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