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箭人

剧情片英国2019

主演:塔伦·埃哲顿,杰米·贝尔,理查德·麦登,布莱丝·达拉斯·霍华德,斯蒂文·麦金托什,查理·罗,哈丽特·瓦尔特,维克托里娅·菲斯,杰玛·琼斯,汤姆·班尼特,朱利安·费罗,莱顿·威廉姆斯,基特·康纳,卡米尔·雷米泽斯基,贝恩·科拉科,齐亚德·阿巴扎,伊斯雷尔·鲁兹,拉斯科·阿特金斯,格雷厄姆·弗莱彻-库克,史蒂威·戴维斯

导演:德克斯特·弗莱彻

 剧照

火箭人 剧照 NO.1火箭人 剧照 NO.2火箭人 剧照 NO.3火箭人 剧照 NO.4火箭人 剧照 NO.5火箭人 剧照 NO.6火箭人 剧照 NO.13火箭人 剧照 NO.14火箭人 剧照 NO.15火箭人 剧照 NO.16火箭人 剧照 NO.17火箭人 剧照 NO.18火箭人 剧照 NO.19火箭人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5-13 04:33

详细剧情

  由《飞跃奇蹟》导演戴克斯特佛莱契执导,《火箭人》是叙述英国国宝级歌手艾尔顿强爵士的故事,如何从英国皇家音乐学院的奇才,变成了流行音乐界的天王,当今乐坛的传奇人物。片名取自艾尔顿强经典名曲〈ROCKETMAN〉,泰隆艾格顿挑战华丽多变、大胆前卫的舞台造型,以及一边弹钢琴一边大展爆发力的歌喉,唱出一首首观众耳熟能详的动人歌曲,绝对是不能错过的音乐奇想电影。

 长篇影评

 1 ) 电影笔记:All This Science I Don’t Understand

《火箭人》作为一部“基于真实的幻想”的音乐传记片,并不像一般传记片追求时间地点事件的准确无误,而是运用海量素材对Elton John进行大胆的重新演绎,有许多新颖且耐人寻味的表现。在此尝试注解一些个人喜欢的细节,不论你是否喜欢《火箭人》,希望都能让你对这位传奇人物有更深的认识。

I Want Love:“像他这样的人”

I Want Love是出现在电影中的第二首歌,少年Reginald Dwight(Elton John原名)在餐桌上被父亲训斥、经历父母间争吵后,一家人各自黯然神伤,每个人都在I Want Love的歌行中传达了或是埋怨、麻木、疲倦,但终究渴求爱的心情。而原曲收录于2001年的专辑《Songs from the West Coast》,54岁的Elton John以第一人称审视自身的弱点,回顾人生经历的辛酸,并仍视爱为自己所求。尤其有趣的一点是,少年Reggie满怀对父亲的怨懑唱出的a man like him so irresponsible(像他这样一个不负责任的人),原曲中歌词并非“him”而是”me”,实际指向的正是Elton John自己。这首名曲的MV由小罗伯特唐尼饰演Elton John,暗示了Elton John成瘾戒瘾的经历,与电影也形成了有趣的对照。

唱片公司面试:“百分之九十九都是垃圾”

电影中Elton John在唱片公司接受Ray Williams和Dick James的面试时,前后演奏/演唱了四首名曲的片段。与Ray会面时在钢琴上的即兴作曲,正是史上第一畅销单曲、纪念梦露/黛安娜王妃的Candle in the Wind。与Dick会面时演唱的三首歌,分别是73年收录于专辑《Don’t Shoot Me I’m Only the Piano Player》的Daniel,83年《Too Low For Zero》里的I Guess Why They Call It The Blues,84年《Breaking Hearts》里的Sad Songs,每一首都是位居英美榜单前五的热门单曲。这些名曲与Dick James口中“百分之九十九都是垃圾”的评价形成了很讽刺的对照。另外值得一提的是,虽然电影中这四首歌曲出现的时间远早于实际发行的时间,但这也未必纯属虚构。有一说法是Elton/Bernie组合在六十年代末七十年代初的黄金创作期作曲量惊人(电影里Bernie说有几百首并不是信口开河),积存未发行的歌曲储备足够出版一辈子,这样看来,如果当时已有了后来名曲的一些片段也并不稀奇。

Your Song:屋顶

《火箭人》中的Your Song

电影中,Your Song的片段忠实还原了这首名曲创作过程。成名前,Bernie的确长时间借住在Elton母亲的家里共同创作,Your Song也的确诞生于一个平淡无奇的早晨,并从此让两人声名鹊起。电影中保留了Your Song三小节中的两节,省去的一节歌词摘录如下:

I sat on the roof and kicked off the moss

我坐在屋顶上,脚踢着青苔

Well a few of the verses

琢磨着这几个韵脚

Well they've got me quite cross

它们让我心烦气躁

But the sun's been quite kind while I wrote this song

但在我写这首歌时,阳光如此温柔

It's for people like you that keep it turned on

正是为了你,这才成为可能

省去的这节歌词正与Your Song前出现的屋顶场景相对应,有种不言自明、心照不宣的意味,无疑是剧作的巧思。

Amoreena:初访美国与淘儿唱片

影片中Elton第一次前往美国演出,驾驶在洛杉矶街头时,背景音乐是由Taron Egerton演唱的Amoreena,是全片唯一一首来自1970年的专辑《Tumbleweed Connection》的歌曲。这是Elton John除《Goodbye Yellow Brick Road》之外最受推崇的概念专辑,是向美国致敬的的纯正乡村摇滚,可谓Elton/Bernie对美国(尤其是美国西部)文化热衷的最充分的表达。电影里一晃而过的淘儿唱片(Tower Records)让Elton和Bernie十分兴奋,现实中,Elton的购物癖也的确体现在对买唱片、尤其是去淘儿唱片爆买的痴狂里。在唱片业仍繁荣的时代,洛杉矶的淘儿唱片会在开门前一小时专程接待Elton,方便他大批扫货,可以买到所有想要的唱片;同一张专辑他会购买两三份,以确保各地的住所都至少有一张可听,甚至扬言“我是这个星球上在淘儿唱片花钱最多的人类”。这些也都反映在纪录片《一切都会过去:淘儿唱片的浮与沉》里。

Honky Cat:背景里的Bernie,瓦特福德

电影中俏皮的Honky Cat片段,主角无疑是热恋中极尽奢华的Elton John与John Reid,但你是否注意到了Bernie也露了脸?在Elton/Reed坐在桌前喝酒的一段(drinking whisky out of a bottle of wine),背景中盛装的Bernie和Heather也坐在另一张餐桌对面,随即Heather把餐巾摔向Bernie愤然离席,留Bernie一个人悻悻然喝闷酒。这刚好在Tiny Dancer场景里Bernie与Heather的相恋之后、Rocket Man场景Bernie以花花公子形象示人之前作了过渡,也简练地点明了财富名利同样对Bernie带来的影响。现实中,Bernie有过四次婚史,历任妻子的形象也与他在电影里带在身边的两位女郎颇有相似之处,而现任妻子的名字就是Heather。

70年代作为俱乐部主席的Elton John

Honky Cat的片段中另一个有趣的地方是足球,Elton在许多球员的簇拥下用头顶了一记足球,并下笔刷刷签了一张合同。这里所指的是Elton在1976年收购足球俱乐部瓦特福德(Watford FC),他自幼便支持的球队,并以俱乐部主席身份投入重金,带领球队由丁组一路升级至当时的顶级甲组联赛。虽然现在球队易主已久,但Elton仍是球队的永久名誉会长。今年四月《火箭人》在英国上映前夕,瓦特福德队曾带领球迷在比赛中场大合唱Rocket Man,为名誉会长的传记电影助威。

Pinball Wizard:弹珠魔术师

《冲破黑暗谷》中的Pinball Wizard

电影里John Reid与Dick James摊牌、成为Elton的专属经理人的场景里,Elton John正背过身玩着一座有Magic City字样的弹珠台,这正呼应着电影中下一首歌Pinball Wizard(弹珠魔术师)。电影里,Elton戴着“世界上最大的头饰”伴随旋转镜头演唱的Pinball Wizard,最初其实是The Who乐队1969年的专辑《Tommy》里的歌曲。《Tommy》在1975年被拍成了同名音乐电影《冲破黑暗谷》,《火箭人》在音乐剧的编排方面,很明显受到了这部超现实主义音乐电影的影响。《冲破黑暗谷》中演唱Pinball Wizard并踩着高跷、用钢琴键盘打弹珠的“魔术师”,正是Elton John,同年Elton的翻唱版本也作为热门单曲发行。另外值得一提的是,Pinball Wizard是《火箭人》电影原声带中唯一一首并非由Elton/Bernie创作的主要歌曲。虽然Pete Townshend的歌词也十分完美地匹配了Elton在《火箭人》中陷入的情境,此片在非英语国家上映时,Pinball Wizard的场景并没有像其它歌曲一样配上歌词翻译的字幕,这也可能是部分原因。

Rocket Man:现实与幻想同样荒诞

Rocket Man的场景是电影中最标志性的一幕。Elton从泳池底被捞起、送上救护车、乔装打扮后直接送往道奇体育场的舞台、在舞台上发射升空,这一系列看似荒诞的奇幻场景,实际上反映的与现实基本一致。1975年Elton John在道奇体育场的两场超过十万观众的演出,无疑是他音乐生涯最辉煌的一页,贴满亮片的棒球服装扮也成为经典。而就在两天前,他不堪长期高负荷工作的压力,服下了85片安定,当着家人朋友的面堕入泳池企图自杀,随即被送入医院强制洗胃抢救。尽管如此,他仍然以极佳的状态完成了这两场高强度的演出,每场都分三节共31首歌,时长超过三个小时。事实上,直至今天的巡演,年逾七十的Elton John基本都维持着相似的演出长度。

Elton John在道奇体育场

Rocket Man歌曲本身的创作灵感来自科幻小说,它的太空人题材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大卫·鲍伊1969年的名曲Space Oddity,而事实上这两首歌的确由同一位制作人Gus Dudgeon担当音乐制作。Rocket Man本身也是Elton John最标志性的曲目之一,他的音乐公司和电影公司都以Rocket命名。

Victim of Love:音乐生涯最低谷

进入八十年代前后,流行音乐风潮大转向,许多在六七十年代扬名天下的音乐人纷纷陷入创作低潮(显著的例子有鲍勃·迪伦和大卫·鲍伊),Elton John也不例外。电影中Elton和Reid就唱片销量低迷争吵过后,出现了Elton和后来有短暂婚姻的音乐制作人Renate Blauel共同制作迪斯科舞曲Victim of Love的场景。发行于1979年的迪斯科专辑《Victim of Love》在销量上并非Elton生涯最差,但是唯一一张全面放弃原本音乐团队、放弃词曲创作,仅仅追赶时髦的草率产物,Elton只提供了演唱,专辑长度也仅有36分钟。其本身可谓是对迷失自我最直接的呈现。Elton John从未现场演出过这张专辑中的任何一首歌曲,也可见他本人的态度。电影中会采用这首歌,虽只有短短几秒,也多少可看出无惧表现Elton不甚光鲜的一面、追求“真实”的姿态。

Goodbye Yellow Brick Road:绿野仙踪

《火箭人》中的Goodbye Yellow Brick Road

再见黄砖路(Goodbye Yellow Brick Road)的场景是电影关键的转折点,电影里这首名曲的歌词被巧妙地拆解为Bernie/Elton分别追求返璞归真的心路历程。这首发行于1973年的单曲是Elton最受推崇的作品之一,它的歌词来自美国童话《绿野仙踪》,故事主角桃乐丝带着三个伙伴稻草人、铁皮人和狮子前去一个未知国度寻找巫师奥兹求助,所走过的正是一条铺着黄砖的大路。电影中这个场景里Elton身穿的服装即是基于这个童话而设计:草帽代表稻草人,银灰色衬衫代表铁皮人,皮草代表狮子,蓝色外套和红宝石鞋子来自《绿野仙踪》电影版桃乐丝的服装。同时也可以对照1973年同名专辑图画书风格的封面,Elton穿着一双同样的红宝石鞋子踩在一条黄砖路上。

在此场景之外,Goodbye Yellow Brick Road的旋律和变奏在电影中多次出现,更与回家这个概念紧密相连。电影的时间线停止在Elton首次告别黄砖路、戒瘾成功重振旗鼓的时刻,而现实中的故事要悠长得多,尤其考虑到Elton在九十年代再度达到的销量奇迹,千禧年后的同志婚姻和孩子的诞生,再有几部电影作传也不为过。如今现实中的Elton John同样要再别黄砖路,告别巡演生涯,回归家庭,弥补一个年少时期残缺不全的梦。新的人生阶段即将展开,在《火箭人》的设定集中Elton写道:It’s been a wild ride for sure. I wonder what’s next?

 2 ) 从破碎之路上冉冉升起,我将重新爱我自己

作者:咯咯精

坐在戛纳卢米埃尔大厅,从头哭到尾的看完了这部电影。

在台湾同性婚姻合法的这天戛纳首映,因其避不开、剪不掉的同性情节,这部片要想在中国上映,基本无望

在很久之前就曝光过本片中主角的暧昧片场照,什么!他们是一对?蛋蛋出柜了?其实只是拍摄的工作照,却已羡煞旁人,难分真假。

它就是讲述英国歌手埃尔顿·约翰(Elton John)的音乐传记片——《火箭人》

埃尔顿·约翰(Elton John)于1947年3月25日出生于英国伦敦市郊,英国著名流行音乐创作歌手,享誉盛名的顶级音乐艺术家。自幼学习钢琴课程,被誉为“英国乐坛常青树”。1994年为电影《狮子王》创作的歌曲《Can You Feel The Love Tonight》红遍全球;1997年,纪念戴安娜王妃创作的歌曲《Candle In The Wind》全球卖出3700万张,是史上最卖座的单曲;1999年,获得格莱美传奇奖。

它比《波西米亚狂想曲》更成熟,剧情上尊重史实,直面主角的嗑药经历、也没过多修饰同性情节,不管好坏,最忠实地去还原了人物本身

剧情几分钟一小高潮,大型超长MV。这也归功于埃尔顿好听到爆的经典歌曲、蛋蛋的神演技及歌喉,全程跟唱,飙泪级别的杀伤力。

视觉华丽、复古精致,歌舞和想象片段美轮美奂,奇装异服的造型催化了更丰富的剧情。

小声说一下,尺度也不小,船戏居然也很摇滚!

最最主要的,本片卡司让人忍不住献上掌声。

蛋蛋(塔伦·埃格顿 Taron Egerton)埃尔顿·约翰又合作了!他俩在前年的《王牌特工2》便已搭档演出过。

《王牌特工2》2017

蛋蛋跟导演德克斯特·弗莱彻(Dexter Fletcher)又合作了!他们上一部合作电影是《飞鹰艾迪》

《飞鹰艾迪》2016

导演德克斯特·弗莱彻也是《波西米亚狂想曲》制片人、盖·里奇导演的《两杆大烟枪》主演、德里克·贾曼导演的《卡拉瓦乔》主演、参演过斯皮尔伯格的《兄弟连》和大卫·林奇的《象人》…神奇的演而优则导。

《卡拉瓦乔》Caravaggio (1986)

杰米·贝尔(Jamie Bell)跟编剧李·哈尔(Lee Hall)又合作了!他俩上一次合作作品还是英国电影《跳出我天地》李·哈尔过往编剧作品包括《跳出我天地》《战马》《吐司》等,两部LGBT题材。

《跳出我天地》Billy Elliot (2000)

除此之外的演技配角还有:主演过《权力的游戏1/2/3季》《贴身保镖》《灰姑娘》等作品的理查德·麦登(Richard Madden)

《权力的游戏》理查德·麦登

以及布莱丝·达拉斯·霍华德(Bryce Dallas Howard),代表作:《相助》《侏罗纪世界1/2》《黑镜 第三季》《水中女妖》等等。

《相助》The Help (2011)

这么多演技明星参与,只为呈现真正的天才——埃尔顿·约翰!这位顶级的摇滚明星,我们庆幸跟他生在同一时代,并在今年看到《火箭人》这样一部作品。

但是,请不要再说《火箭人》是2019年的《波西米亚狂想曲》了!

当埃尔顿·约翰要求本片分级定为R级的时候;坚持李·哈尔(Lee Hall)版剧本的时候;放弃汤姆·哈迪、选择能歌善舞的塔伦·埃格顿担任主角的时候;放弃更大的投资与德克斯特·弗莱彻合作的时候…

《火箭人》就在向着一部摇滚明星传记片应有的方向前进:真诚、真实、澎湃、忠于音乐。

那是《波西米亚狂想曲》想要成为的样子,那是所有音乐电影理想的样子。

戛纳电影节首映现场,卢米埃尔大厅里座无虚席,全场观众尖叫欢呼,和埃尔顿·约翰本人、主演塔伦·埃格顿一起流着泪为《火箭人》起立鼓掌

埃尔顿和主演蛋蛋(塔伦·埃格顿)在今年戛纳

人们无法不被这部电影打动,无法不轻声唱和那些金曲,无法不回忆起那些或灰暗或光辉的岁月。

《火箭人》征服了观众,埃尔顿·约翰依然是所有人的英雄

“火箭人”项目酝酿了十年,在埃尔顿·约翰最初的设想中,电影应该由他在戒毒所的叙述为主线,穿插过去的回忆。

但《火箭人》的开场更为震撼,塔伦·埃格顿饰演的埃尔顿·约翰身穿橙色演出服,背着他在舞台上招牌式的羽毛翅膀,推门闯入镜头。重压之下的他爽约了演出,从后台直接跑到一个互助协会。

他对着镜头开场白:“我是埃尔顿·赫拉克勒斯·约翰,我是一个酒鬼、毒瘾患者、性瘾患者、暴食症患者,有时候还忍不住逛街的时候顺手牵羊,看到大麻就管不住自己,脾气坏透了。”

随着他在互助协会的自白过程,大量的闪回镜头伴随,呈现了他的一生

出生于英国小镇的埃尔顿·约翰,自小展现出惊人的音乐天赋。冷漠的军人父亲早早与母亲离婚,自始至终也没有对埃尔顿·约翰有过半分关心。

凭天才的钢琴技艺考上皇家音乐学院之后,埃尔顿·约翰却发现了他在摇滚乐方面的兴趣。

在酒吧的驻场演出为他赢得了作为伴奏乐手和美国灵魂乐队一起巡演的机会,这一经历也促使他开始严肃探索自己的音乐创作。

他与杰米·贝尔饰演的作词人Bernie一见如故,两人在创作上强烈的化学反应,催生了一系列佳作。

他俩签下第一份唱片合同后,便获得了去美国巡演的机会。埃尔顿·约翰夸张华丽的服装、克服羞涩天性后展现出热辣奔放的舞台人格、加上歌曲本身悦耳流畅又辨识度极高,迅速俘获美国乐迷的心。

纸醉金迷的新大陆也让埃尔顿·约翰遇到了自己的第一个同性恋人:乐队经纪人John Reid(理查德·麦登 饰)

John Reid一路追随他回到伦敦,挡不住爱火的埃尔顿·约翰勇敢拥抱自己的酷儿身份,和John Reid成为了生活和事业上的双重伴侣

但是好景不长,埃尔顿·约翰和绝大多数的摇滚明星一样,开始沉溺于酒精、药物、派对生活,迷失在名利场中。

一切物质和性都填补不了他内心的空虚,日渐冷漠的John Reid更让他性情大变,连老友Bernie也离他而去。

对母亲出柜后,后者一句“你永远无法被人真正爱着”埃尔顿·约翰丧失了生活的动力。绝境之中,怀着对音乐的最后希望,他叩开了戒毒所的大门。

与《波西米亚狂想曲》大型Cosplay式MV拼接不一样,《火箭人》是一部真正的传记音乐剧。类似《妈妈咪呀》,本片将埃尔顿·约翰所有的hit金曲融入剧情

或是还原某首歌原本的创作以及演出情境,或是将音乐融入其所叙述投射的生活片段、情感阶段,并由演员们以歌舞的形式演绎

音乐呈现和剧情推进相辅相成,无疑是本片最大亮点之一。

电影中所有的歌曲都是由演员们亲自演唱,尤其是出演埃尔顿·约翰的塔伦·埃格顿,每一首歌、每一场戏,他都原声献唱。这也是最初埃尔顿·约翰选他出演自己最重要的原因,他不想要一个只会对口型的特型演员。

本片中塔伦·埃格顿不仅贡献了一流的演技,更是展现了顶尖的歌喉

观众第一次领会到他的唱功,是在音乐动画片《欢乐好声音》里。塔伦·埃格顿在片中为一个大猩猩歌手配音,在高潮部分献唱的正是埃尔顿·约翰的《I’mStill Standing》。

在《火箭人》中,他演绎了一个更贴近埃尔顿·约翰原音版本的《I'm Still Standing》,以假乱真,催人泪下。

在首映之后的新闻发布会上,塔伦·埃格顿眼含热泪,回忆起自己当年参加英国皇家表演学院入学考试时,展示才艺时候演唱的歌曲正是埃尔顿·约翰的名曲《Your Song》

因此,获得这个演出机会,结识偶像本人,并能在电影中再次演唱《Your Song》,对他来说有着特殊的意义。

就像人们为了Freddie Mercury去看《波西米亚狂想曲》一样,《火箭人》之所以成为戛纳热门,还是因为人们想去大银幕上观赏英国乐坛国宝级人物埃尔顿·约翰波澜壮阔的一生

区别于《波西米亚狂想曲》在Brian May的“审查”下呈现的清洁版乐队史埃尔顿·约翰丈夫大卫·费尼什亲自制片的《火箭人》则是坚持“求真求实”的原则。

群交派对、深陷毒瘾、同性床戏、和经纪人决裂…这些许多功成名就的人不远提及的往事,在埃尔顿·约翰的全力配合下,由导演德克斯特·弗莱彻在电影中如实体现。

摇滚明星过的本来就是R级人生,硬装成PG-13不过是为了多挣票房。

与“告别黄砖路”世界巡演几乎同步登陆的《火箭人》,是埃尔顿·约翰整体艺术呈现一脉相承的延展。

一个不粉饰历史、不掩盖过去、艺术至上的人,在舞台上下都忠于自我。

如今已经戒毒成功的埃尔顿·约翰,和他毫无保留的《火箭人》,恰如影片最后一首歌《(I'mGonna) Love Me Again》所唱:

从破碎之路上冉冉升起,我将重新爱我自己。

· THE END · 这是“不散”的 第917篇 原创文章,感谢关注 不散·公众号(busan-movie) 相聚有时 / 电影不散

 3 ) 怎么又超字数了我说(意思是this is短评)

结尾感觉有点匆忙……不过可以理解,叙事有侧重嘛,但是,我真的会打出许多问号???社工灵魂被疯狂拷打…… “这是你一个人的路”,nonono!!!!!他当然需要社会支持,当然需要朋友的陪伴!!!(给他带来痛苦的父母就算了)!!Bernie你怎么!!!!!医生没给医嘱吗!!!!!(抓狂 而且那个歌词,我还以为会是Bernie给他的一封真挚的信,再催泪一波,没想到还是让他作曲……我说差不多得了……他emotion damage好了没啊你就让他作曲…………这里我是真有点蚌埠住了…… 总之以一场互助会串起来的叙事,确实有点新奇,但是经不起逻辑上的推敲。怎么停下来回顾完人生就秒开窍了……也太突然了我说! 互助会上身边人依次出现的情节好老土……但是最后拥抱童年自己的那一幕,还是不可避免地被感动到了😥 片中许多情绪转折起伏的点都不难猜,剧情安排给我一种“其实主角换成谁都无所谓”的感觉,还是本人的歌曲最具感染力也最独一无二……波西米亚狂想曲也给我一点这样的感觉。也许这种音乐人的传记片确实是很难拍出味的! 前一天刚好看了波西米亚狂想曲,我觉得情感叙事和故事完成度上其实是火箭人更胜一筹,虽然有点像音乐剧翻拍的电影(,但还是很细腻的! 四星推荐的理由是:Elton John的歌真的很好听啊~!沉浸听歌两小时,而且电影也还不错,嘿嘿~ *而且蛋蛋演技真的好强!一开始我都没认出来,太有可塑性了,好期待他更多的表演!(此处拉踩雀斑……

 4 ) 不真誠的傳記 娛樂性高的電影

在豆瓣上讀到一篇有關《搖滾太空人》(Rocketman, 中國譯《火箭人》)的評論,當中談到電影真誠的表達和其「照實還原」,本人無意發動筆戰,只是觀賞後認為電影雖具娛樂性,而且製作水準頗高,但與真誠有很遠的距離。

製作

要了解為何我說《搖滾太空人》不真誠,首先要知道製作公司的背景。《搖滾太空人》其中一家製作公司Rocket Pictures是由Elton John與其丈夫於1996年共同成立的,自2001年,該公司已四處找尋投資者製作本片,當中華特迪士尼影業(Walt Disney Studios)和焦點影業(Focus Features)都曾接手,但一直未能完成製作,直至後來派拉蒙(Paramount Pictures)接手,拖延了近二十年電影才面世。

近二十年的努力,可見Elton John非常努力希望完成本片。其中一個原因必定是因為希望自己的故事能流傳萬世,希望下一代知道他的「威水史」。而作為主要出品及製作公司之一,Elton John必定有干涉製作細節及提供資料以豐富劇本,雖然電影揭示了不少他過去的黑暗面,亦有不少成人情節,但當中有多少部份有修改潤色,有多少位置美化了他,則只有他本人知道。加上劇本創作過程必定會把事實戲劇化,當中的真實程度應相當有限。

電影vs現實

當然,故事的整體結構仍然是源於人物的真實生活,其荒淫的生活惹來極大爭議,但正如Elton John本人說:「我的人生從來都是兒童不宜的 (I haven't led a PG-13 life)」。據知他初夜發生的經過是真的、穿著誇張衣服逃離演唱會前往戒酒會也是真的、主角的家庭關係也大致準確,但故事亦作了不少修改。

首先是他的名字。Elton John這個名字很有趣,他的姓先於名,在外國是很罕見的。多年前戇豆先生Rowan Atkinson曾在棟篤笑中直接質問為何不叫自己做John Elton。在他的藝名,Elton這詞來自他舊樂團中友人,而電影中說John的來源是披頭四(TheBeatles)的約翰連儂(John Lennon)。但事實上,根據滾石雜誌(Rolling Stone),John一詞是致敬Elton John年輕時的導師 — 另一藍調歌手Long John Baldry。

事件發生的地點和時序也經過大幅修改,例如Elton John並不是在Troubadour演唱會後的派對認識他的新經理人John Reid,而是在另一個聖誕派對才進行。以及電影中引述Elton John 1979年與Renate Blauel結婚,但事實上他直至1984年才結婚。

另外,電影並無跟從歌曲創作的時序而出現,而是根據人物處境和心情發佈。當中最主要的分別是I’m Still Standing一曲並非創作於Elton John戒酒後,但電影安排此曲於戒酒會後播放。當然,這些安排或能夠讓電影昇華,歌曲安排也與劇情更緊密,但亦是其「非真實性」的來源。

內容

電影不少的內容也讓我質疑電影對「誠實」的看法。

例如其中一幕有歌迷稱讚Elton John的歌很誠懇,寫的都是他的自身經歷和感受,但其實這句稱讚的說話是錯的,因為他的歌詞並非出自他本人手筆。Elton John認為自己不懂填詞,所以他只負責作曲部份,大部份的詞都出自友人Bernie Taupin之手。或者我們可以說Bernie對Elton非常了解,所以寫出能夠表達出他的世界的詞,但這並不是來自Elton John本人的真誠,而是第三者寫的世界。

其次,電影出現過至少兩次由Elton John說出“I’m sorry”,而對方也是回應“I know”;而當Elton John在電話中向母親出櫃,其母亦表示她早已知道,認為他沒必要說出來,她不欣賞他的誠實(don't appreciate his honesty),這也顯示出故事的人物並不重視誠實。

而最重點的是,當主角游走於Elton John這個「虛構」的自創角色與自己本名Reginald Kenneth Dwight之間,他最終卻選擇了繼續以藝名生存,完全放棄本來的自己,我認為這代表著Elton John放棄真誠,選擇繼續以這個五光十色的虛擬身份渡過餘生。

當然,這些不真誠的地方並不阻礙對電影的觀賞。電影首半非常出色,我尤其欣賞歌舞的部份,節奏明快好看。除末段太多的交代和煽情部份讓人感到一刻的冗長外,整體而言我認為比《波希米亞狂想曲》更出色,而且Taron Egerton的發揮空間很大,表現也不錯。《搖滾太空人》是首部荷李活主要電影有同性性行為情節,Taron Egerton當中放膽的演繹自然讓人質疑他的性取向,雖然他曾在Instagram的帖文稱呼男性友人為小可愛(cutie),但他後來澄清了,自己是直的。所以,戲內的東西,甚至網上的東西,都不要當真啊!

延伸閱讀

1) ‘Rocketman’: Fact-Checking the Elton John Biopic, Rolling Stone (//www.rollingstone.com/music/music-news/rocketman-fact-check-elton-john-biopic-842902/)

2) 梦想和真诚, DA 评论 火箭人 @豆瓣 (//movie.douban.com/review/10223075/)

3) Rocketman (film), Wikipedia (//en.wikipedia.org/wiki/Rocketman_(film)) *可順道讀讀Rocket Pictures的介紹

4) Rowan Atkinson - Interview with Elton John, YouTube (//www.youtube.com/watch?v=Nl0HqlbX7dc)

5) Elton John: 'They wanted to tone down the sex and drugs. But I haven’t led a PG-13 life', The Guardian (//www.theguardian.com/global/2019/may/26/elton-john-in-my-own-words-exclusive-my-life-and-making-rocketman)

 5 ) 与童年和解的人生才会幸福

看的时候没有想到,看完才开始想,确实与波西米亚狂想曲有很多类似的地方。主要是70-80年代的西方流行文化圈就是如此,同性恋,毒品,酒精,刺激着天才们的更天才的创造,但也毁掉了更多人。

ELTON JOHN的童年和家庭比FREDDY更不幸,整个童年都在寻找爱而不得。父母都是不懂爱,不能给予爱的人。FREDDY的家庭支持系统其实还好,但是与父亲关系肯定也不亲密。

在ELTON妈妈看来,他是因为她放弃了好多得以来到这个世上,又因为音乐天赋而走了狗屎运,完全没有个人努力就得到了一切。一次又一次的刺痛ELTON的心,难怪在2006年ELTON又跟她决裂票一次。爸爸对后来的孩子能够给予平凡而普通的爱,对ELTON却什么都没有。像他妈妈说的I DONT CARE,他们虽然创造了一个天才儿子,却毫不在意。作为1947年出生的孩子,父母都是在二战中死里逃生的幸存者,他爸爸更是空军上尉。很难说不是战争给这些人本身也带来了无法磨灭的心灵伤害,不可避免的带到了第二代身上。这也解释了为什么西方战后的一代是垮掉的一代,他们是替他们的父母垮掉。看到旧秩序的毁灭,却不知道明天的方向在哪里。而反观我们的父母,同样是战后一代,确似乎完全没有这些影响,想来应该是信仰的力量,因为全中国人民那个时候都是觉得有盼头有干劲明天会更好的。

个人天赋自不用说,三岁就能跟着广播弹曲子。年级轻轻就得志,很快被人盯上,打着爱的旗号被疯狂作为摇钱树利用,收获了普通人无法想象的名与利,却也承受着普通人无法承受的痛。虽然外表光鲜,夜夜笙歌,却没有人真正关心自己。这是ELTON和FREDDY,以及之后的MICHAEL JACKSPM都经历过的生活。

ELTON比较厉害,没有被完全毁掉,得益于意志坚定也比较有人生智慧,能及时看出谁是对他好谁是在利用他,并有意志拜托这种生活,做自己生活的主人。

这期间他们都得到过有真正关心他们的女性的支持,并支撑他们走过最难的一段时光,这样看来找到靠谱的女性伴侣比找到靠谱的男性伴侣可能性大的多。

全片几乎是从头哭到尾的,看到最后ELTON在自己的名字里面再加上大力神HERCULES给予自己力量,真正为他鼓掌。他通过心理辅导,终于能够正视父母和之前的伴侣就是没有爱的能力,自己给自己的童年一个大大的hug,由衷为他高兴,能做到与自己的童年和解,之后的人生才是他真正掌握的人生。这也是为什么自我这代人通过狮子王认识他的时候,他已经是非常释然和放松的状态。这是真正经历生死获得重生的人生,是所有人毕生追求的状态。自此也理解了他为什么值得英国女王受爵,是真正的人生英雄。这部片子也是心理健康家庭教育的完美宣传片。

此处省略五千字关于演员和舞美的表扬,也相信影片再怎么大制作其实还原不了七八十年代奢华糜烂疯狂的唯美风。但作为80末出生的一代年轻演员,表现都太优秀了。随便拉出来一个都是主角和王子的颜值和气质担当。(也真的都是少年得志的一代演员,但为什么比国内同龄的演员们有内涵有气质那么多呢?)只能说风水轮流转吗?或者我们要思考一下这代人的父母的问题。所幸,我们这代人开始像ELTON HERCULES JOHN一样开始思考自己人生,努力跟家人和解的人已经慢慢多起来了。

有人说这部片子没有波西米亚狂想曲精彩,我想是因为主角还活着的原因吗?是因为人们都期待一个灿烂悲壮的影片结局吗?可是作为实实在在的人生,我可太喜欢ELTON JOHN了,我们也许没那个天才,但愿有一半的人生智慧就够了。

 6 ) salutation

惭愧,在看这部电影之前我对Sir Elton Hercules John没有什么了解,顶多是听过几首广为流传的歌。刚听到那些歌是只是觉得动人,但从未理解到其中的深意,那种真诚与孤独。 他走的是一条坎坷的路,同性恋和摇滚巨星的身份让他始终无法be loved properly。他感受不到来自父母,情人,甚至他自己的爱,只能带着一身才华,用激昂摇滚的调子,唱着孤独落寞的词,用华丽夸张的服饰,藏住脆弱敏感的心,用形状奇异的眼镜,遮住眼角的泪。 Rocket man burning out his fuse up here alone 在看这部电影之前,我对“演唱会的表演性质”非常认同。就如 Freddie Mercury拿起话筒杆挥舞拳头,或者Lady Gaga把脚翘在钢琴上,或者就像Elton John的各色服装,只有这样才够效果。 但是这真的是他们想要的吗?也许就像电影里一样Elton拒绝回归从前的质朴,是因为他不敢再失去现有的了。 乱乱的,我也说不好。我还是很喜欢夸张戏剧化的表演的,同时返璞归真也很能凸显意义,真挚的创作当然应该受人尊敬。 最后还有,怎么说,我觉得确实以前的音乐比现在更为真挚(抑或是大浪淘沙只留下了精品)。首先题材上,除了爱情,其他主题(甚至一些奇奇怪怪的咏物主题。。。)也有很多。其次,就算是爱情,也有一种,em,挺纯真的感觉(也许是现在软色情成分太多?只说歌词啊,旋律还是有很多好听的)。 随便瞎扯,以上。

 短评

5/10 真是没想到会难看 蛋蛋很努力但剧本真是太无聊 五分钟就相识到结婚又离婚 无论正面角色还是反面角色都相当单薄 除了最后一首歌以外该燃的也没有燃起来 结尾也是够突然的

10分钟前
  • Alan
  • 还行

太太太太太好看了!!the rocket man fucked the bohemian out of shit! And Taron don’t need to fuck Rami cause not even a fictional superstar would like to fuck a bloody pathetic impersonator.

12分钟前
  • 舒农
  • 力荐

【B+】好像大部分的音乐传记电影都逃不开“缺爱童年”“名满天下”“自我迷失”“回头是岸”等标准模板,好像这就是人物传记类电影的全部了。相比《波西米亚狂想曲》的工整制作与完美还原,这部《火箭人》更加着重于视觉的华丽感和歌舞艺术的结合,几场歌舞戏真的看得我相当享受,那种梦幻与现实所不断摩擦碰撞融合的感觉真的不能再更棒了....

14分钟前
  • 思路乐
  • 推荐

华丽,好听!皇后乐队值得比“波西米亚狂想曲”更好的自传,但大姑妈完完全全当得起这部“火箭人”!世人会传唱他的金曲,会八卦他的性向,会嘲笑他的奇装异服,只有他知道:自己永远是那个不合群、缺少爱的小男孩。除了音乐和性向,也是纪念一对五十年的直弯好基友。蛋蛋从头唱到尾,真的是太太太能carry了!(说跟风“波西米亚狂想曲”的知道这俩片就是一个导演吗?)

16分钟前
  •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 推荐

内心没啥波动,好多剧情元素和波西米亚太像了,又缺少像波那样的情感煽动,而且一些东西讲得太快。最终还是因为对于这种一朝成为巨星然后搞砸身边一切最后再重拾自我与所有人和解的这个过程无感了,再拍得没那么特别,就直接是看得没得感情。但是!麦登登在这里实在是HOT AS HELL!真的太帅了,很久没在电影院里感觉一个男人这么帅,和蛋蛋谈恋爱的那几场戏man爆……要命。宝藏男人。

21分钟前
  • LEのn个晴天
  • 还行

按理说,故事的完全度比【波西米亚狂想曲】更好,但各有所长。如果说皇后乐队那部传记片是一出流水账,那这部【火箭人】就是舞台剧电影版。前者情感更爆满,后者基本上就像男主角的服装一样,情感像浮夸的塑料花。把埃尔顿·约翰的一生浓缩到一段AA互助小组的分享会,从原生家庭的成长开始,把一切归于缺爱,因为有原型人物的参与和掌控,片子保留了同性恋和毒品的部分,但还是被美化的像成人传记片的模板,把他的一生用几首歌浓缩成了几首MV,每个阶段都有大量MV式幻想场景,很难让人感受到真实的情感,更像是看埃尔顿阿姨打开家里的衣柜,把衣服借给蛋蛋,上演了一场大型的模仿秀,既没有拉米·马雷克演牙叔的神似,也没有最后Live Aid演唱会时的情感冲击力,不得不让人把这片子归为【波】之后的跟风之作。

25分钟前
  • 亵渎电影
  • 还行

3.5 跟“波西米亚”相比,这个片子讲的才是一个人的故事,你看到他把挣扎、痛苦和纠结都转化为音乐,仿佛又扮成一部音乐剧的样子,疑幻似真,蛋蛋演完飞鹰艾迪又能演大姑妈,相似和可爱各占一半。

29分钟前
  • vivi
  • 还行

完胜《波西米亚狂想曲》,因为电影把Elton的创作真正还原到了故事和生活中,这让每首歌曲都有了深刻的意义。形式上的坎普和浮夸,恰好贴和Elton的舞台形象,并不突兀和违和,反而令角色更加生动。塔伦的演技和歌喉搭配绝对可以帮他冲击来年各大奖项,我的心头好Jamie Bell也超棒。另外,《Your Song》的段落真的哭了出来,超级有杀伤力,猝不及防的温柔一击。

32分钟前
  • 德小科
  • 推荐

变得非凡还是平凡只是天才的烦恼,坐上火箭还是舞台都是普通的工作。父亲只是受同事委托请他签名,母亲并不想与他分担性向的痛苦,恋人在泳池边胡搞,朋友打算回家犁地。把自己装扮得花枝招展,喝得酩酊,似乎就能忘记自己的寂寞。像独自飞向太空的火箭人,选择注定孤独的人生,想念地球上弹琴的男孩。

35分钟前
  • 西楼尘
  • 还行

2.5 I’m still standing!!! ♥ ♥ ♥

40分钟前
  • 陀螺凡达可
  • 还行

难看至极

44分钟前
  • Mathilda
  • 还行

仅从传记片角度,成熟过《波西米亚》。配合艾尔顿·约翰华丽的舞台风格,影片也呈现华丽的视觉风格、歌舞片的和多处想象片段。去关注他的才华、欲望、童年的不满足以及痛苦,而这些爱与痛,也成为创作的源泉。当然,最棒的还是音乐,当那些熟悉的音乐从他手中流淌出来,这就是天才,只有崇拜和感动。

48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推荐

四星半。这是好莱坞主流商业片LGBTQ元素最大尺度的一次汇聚,但这并非影片成功的关键。超现实与音乐剧模式的结合,令埃尔顿·约翰绚烂却糜烂的生活,真实还原。而影片最大的成功则是选择了塔伦·埃格顿出演埃尔顿·约翰,埃格顿超越几乎全部同时代演员的表现,让一切变得无比可信。

49分钟前
  • HarperDie
  • 推荐

影片有自己的高光时刻,但实在是太浅了。整体就像流水账一样,观众情绪全仰仗歌舞,人物塑造也只是流于表面。

50分钟前
  • 饮歌
  • 还行

与《波西米亚狂想曲》水平差不多,个人总体观感略好,视觉表现更华丽,配角形象更丰满。缺点也相似,容易沦为流水账似的片段堆积,试图表现主角内心挣扎但浮于表面,缺乏深度。Taron Egerton表演很加分。

55分钟前
  • Grey灰
  • 推荐

相比皇后那部而言,故事是完整的,但表现手法匠气多过灵气,不痛不痒。

57分钟前
  • Cinema is dead
  • 还行

三星半。比《波米》好的点太明显了:起码尊重史实,直面主角嗑药和同性的经历,光这点就要大大大大大大大赞赏!歌也好听极了一直跟着唱!但歌舞和传记杂糅导致情绪断层,剧本也有问题,三五分钟一个小高潮偶见突兀,如果专注传记拍法口碑会更好。但很钦佩电影只展现了Elton的戒瘾之前的故事而不是大俗讲他如何是gay icon以身作则影响了一代人的众所周知的历史,这样才让最后的gay也能找到真爱格外催泪。记于台湾树立亚洲榜样的第一天。

59分钟前
  • LORENZO 洛伦佐
  • 推荐

剧本写得不算出彩,搞成了个没头没尾的故事似的,感觉主角换成任何人都行。歌很好听,但感觉在电影里用得有些泛滥。感觉更像是一部适合做成百老汇音乐剧的作品

60分钟前
  • 米粒
  • 还行

整部影片的处理方式无疑比「波西米亚」高出不少段位,以音乐剧的形式+R级场面串联起Elton John的名曲以及他的经历,这才该是一个乐坛巨星所应得的。但作为一部传记片来说,人物形象依然没有立起来,与自己和解的过程也较为仓促

1小时前
  • 舌在足矣
  • 还行

真的从头哭到尾your song my song 摇滚明星本来就是R级人生 one persona all the way down worlds conquered! 工整是唯一缺点。

1小时前
  • 咯咯精
  • 力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