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的零

战争片日本2013

主演:冈田准一,井上真央

导演:山崎贵

播放地址

 剧照

永远的零 剧照 NO.1永远的零 剧照 NO.2永远的零 剧照 NO.3永远的零 剧照 NO.4永远的零 剧照 NO.5永远的零 剧照 NO.6永远的零 剧照 NO.13永远的零 剧照 NO.14永远的零 剧照 NO.15永远的零 剧照 NO.16永远的零 剧照 NO.17永远的零 剧照 NO.18永远的零 剧照 NO.19永远的零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5-23 16:33

详细剧情

 长篇影评

 1 ) 关于本片的意识形态策略

本片当然并非普通意义上的电影,而实际上是天皇制法西斯主义者,以及安倍反动政权的意识形态战略的一部分。就这个意义上而言,本片与近年来右翼的其他意识形态动作一样,都大获成功。虽然从电影本身的意义上来说,本片或许相当无聊,但是考察其作为意识形态宣传的意味,还是有必要的。
首先我们可以看到,尽管众所周知百田乃安倍的友人,狂热的右翼,但本片并未采取正面颂扬日本战争的形式,而是看起来仿佛“反战电影”(不少人真的这么认为)。需要指出的是,这种情况一点都不特殊,从来日本的“美化侵略战争”的电影,很少有正面赞扬战争的,而都采取一种仿佛有所反思的方式,从中展现作者希望美化的东西。虽然笔者对战前的电影并无了解,但记得本尼迪克特那本烂大街的书中就已经写道甚至战时日本的宣传电影看起来都仿佛反战电影。理解这一点或许需要更深入的分析。不过就战后的日本战争电影而言,其中一个重要因素是即便对于保守乃至右翼而言,太平洋战争都不是一个正面的历史。这一点与对日清战争和日俄战争在荧屏上的正面表现相比较,就十分明显。“光明的明治”与“黑暗的昭和”虽然被称为“司马史观”,但实际上战后以来已经成为某种日本人的共识。
而再从电影的战争理解来看,本片的意识形态操作也并不特别。像其他很多同类型电影一样,本片中的战争被描述为一种对于个人的,外来的不幸事件。这一点实际上与安倍政权的意识形态高度配合,从安倍的历次表态与”安倍谈话“中我们都可以看到,在这种右翼历史观看来,战争并非日本人主动发动,而是作为自然的,不得不遭遇的不幸事件与日本人相遇。
而电影中反复强调的家族爱,作为意识形态战略也十分成功。实际上,想让当代和平意识培养之下的日本人接受战争,战前的陈旧的天皇制法西斯主义意识形态是无法做到的。宣扬家族主义,则成为意识形态操作的重点。这一点从自民党推动的宪法草案中也可以看到。本片中我们则看到,这种家族主义与战前封建的家族意识又不同,已经建立在战后的小家庭的家族意识之上。其基本逻辑是通过宣扬对家庭的爱,将太平洋战争美化为一个一个个人为了保卫家庭而不得不进行的战争。
安倍政权的意识形态操作的根本目的,在于培养能够”满怀日本人的自豪“在战场上流血死去的一代新人,从而根本上破坏战后日本的和平体制。本片的最后,男主人公驾驶零式飞过现代日本的上空,似乎就表达了这样一种希望。

 2 ) 电影《永远的0》观后感和人生启示

看完电影,思考了很多关于人生的事情,习惯性的来到豆瓣看看评论,除了充斥着仇恨的言语,就是隔靴搔痒的赞美,很失望,打算自己写一次影评。

首先关于电影本身的定性,这是一部战争片,不是反战的战争片,仅仅是站在日本立场上的战争片,并不鼓励战争,也不反对战争。现在很多人都习惯性的贬低鼓励战争的作品,吹赞反战的作品,甚至认为好看的战争片一定是反战的,还去拼命寻找电影的细节佐证反战来满足自己。

看完电影后,我查了一些资料,接下来先说说这些,算是对电影细节的补充,让这部电影可以被人们(或者说是无知的人)理解的更加丰满。

从一战过后小编队作战已经是航空作战的标准形式。二战比较标准的形式是双机小组,较有经验的编队飞行时在前,空战时主动调动战术,称为长机;较为菜鸟的称为僚机,主要起战术协同,护卫的作用并且在过程中学习。日本采用比较特殊的3机编队,同时相比其他国家僚机在空战中更自由,不太使用紧随长机的战术。一方面是日本缺乏无线电设备,通信基本靠机翼动作和手势沟通,导致飞行员之间联系困难;另一方面是日本尤其在太平洋战争早期对自己的飞行员训练水平十分有自信,而且也确实至少在39-41年日本海航的飞行员小时数都高得可怕,所以战术上更希望3架飞机去单杀,来获得更好的战绩.。电影初期主角询问的战友都不是宫部的僚机,所以就有清一色认为他是懦夫的评论。对于一切都需要手动控制的零式来说,飞机的油门桨距配平这些细节做得好就是会在爬升率,巡航性这些东西上要好那么一些。所以就井崎说宫部“刚起飞就爬到云里去了”。而且越是好的飞行员会越擅长利用自己战机的高度势能和动能,不会在空战中随便丢失高度和速度或者轻易陷入长时间缠斗,而是待机会合适俯冲一击脱离。而且越是去缠斗的飞行员越容易陷入紧盯自己的对手而不注意观察周围的情况,那么在他们看来宫部总是挂在高处(占位和找机会)和正在B或者Z( BZ,Boom & Zoom,一种空战战术,即找机会俯冲下来击毁敌机(boom),然后立即拉回高空待机(zoom,俩词都是象声词),需要耐心和经验,但十分有效 )就实在是太正常了。二战的战斗机飞行员是很残酷的兵种,菜鸡互啄往往谁都打不到谁,老鸟打菜鸟不要太容易,老鸟又很难击落另一只老鸟,所以很容易两极分化。二战日本就是典型的打到最后剩下几只超级王牌的老鸟和一大堆菜鸡。而活到战后的大部分都是44年才刚上天的菜鸡,让他们理解宫部似乎也有点强人所难了。

返航迫降的小山

电影后面讲到了突袭瓜岛,注意看水上迫降后从飞机里脱出的小山的装备,日军二战几乎都没配备降落伞,而且作为海航也并没给飞行员配发防鲨剂和求生装备。虽然二战时代的这些东西也不是特别管用,但是不配备也真的体现出了草菅人命的态度和整个日军高层在人力资源这件事情上的短视。

基友景浦

在攻略景浦中, 宫部蹬着舵侧滑,让飞机看起来飞直线实际在转弯,骗景浦打偏。这个技巧是很有用的,尤其躲防空炮的时候,带着不确定方向的侧滑,让炮手错估提前量是基本。

后面宫部在不断训练自杀飞行员并且看着自己学生去送死的循环中逐渐彻底崩溃。电影也用一次特攻任务向我们描述了特攻的疯狂,残酷。景浦也从自己王牌飞行员的角度评价了特攻的愚蠢,“如果是九死一生的作战,我们必然欣然赴死去赢得胜利,但特攻是十死零生,成功本身意味着死亡。” 历史上参与有组织特攻任务的飞行员的训练都是严重不足的,电影里每一位特攻学员所使用的突防方式都烂得可怕,甚至称不上是自杀“攻击”,仅仅是纯粹的自杀。即使是从完成攻击任务的角度上讲,这些牺牲也是完全没意义的。而参与护航的宫部和景浦,也深深明白这一点。

彻底压倒宫部的,是他们即使连“护航”这个任务都不能算完成。为了节省有经验的飞行员,日军从马里亚纳射火鸡大赛之后就规定护航机往往在30-50公里之外就撤退或返航,加上日本战机性能开始变得甚至比中国拿到的军援战机都坑爹,导致大量飞机(包括正常执行任务的轰炸机)轻易被美军的舰载机外围防空圈击落。宫部的三句台词,非常准确的描述了作为执行护航任务的飞行员面对连续的这种任务的心情。

“护航机的任务就是保护特攻机啊”

“即使自己成为盾牌也要保护他们啊”

“可是…可是我却脱逃了

逃过一死的宫部

在宫部最后一次特攻前, 宫部听出了自己零式52型的发动机声音不对 ,他长舒一口气 (可以不用死了)。但是此时他看到了同样要出征特攻的大石。电影没有告诉我们宫部当时心里所想,也许他看到了大石眼中比他自己更多的对这个世界的留恋,也许他只是想把这个活下去的可能性还给曾经舍命救了他的大石纯一郎,于是他就说了个理由,和大石换了飞机,并留下一封短戋把妻女托孤给大石照顾。不知道是不是日本战争末期零式质量严重下降的讽刺,不仅换给大石的52型坏了,立誓至少这次要护航宫部到最后的基友的52型也坏了,宫部自己那架搞不好是1939年产的21型反而正常运转到了最后。

面对死亡一脸惆怅的大石

电影的最后,是宫部在众生相后进攻航母,和影片开头相呼应,结合来看就是标准的一套高速战斗机低空炸船动作。

超低空掠海突防,蹬着舵侧滑,以及座舱里几乎0高度的高度表 , 急跃升接大角度俯冲 ,这一套动作的难度极大,所需的反应力和高速下控制飞机的臂力要求极高(参考电影中因为臂力不够没掰动控制杆而坠机的宫部学生), 尽管在这样突防中水面舰艇的防空炮很难打到你,但是一旦被击中留给调整的时间几乎没有,更不要说跳伞了。

低空突破被击中后调整准备大角度俯冲的宫部

被击中后开始上爬

之后说一下故事原型,原型是“击沉”企业号的飞行员。 企业号象征着美国海军的战斗精神 , 有美国最优秀的指挥官,诞生了大批空战英豪。而那个神风飞行员,是通过自杀撞毁战斗机电梯的方式,使企业号航母失去起降飞机的能力,变成运输船,达到逐出战场的目的。企业号之后由于受伤太重,丧失起落功能回到美国本土修理,日本投降了还没修好,1956年10月2日从海军舰艇名册中除籍, 1958年7月1日以561333美元的价格出售解体。从战果上看这与被击沉几乎一样,永远的0就是根据这位神秘的飞行员反推写成的。

电影内涵也很明显, 以宫部为主线,讲了继承了宫部精神的人们的故事。接下来我要说说电影对我个人的启发。

宫部是个优秀的飞行员,但是他无论死活都不能左右整个二战的胜负,他只是一颗螺丝钉,和其他人的差别也就是他是颗好用的螺丝钉。但是他的眼界是十分出色的,或者说他是少数活得明白的人。他知道自己所处的是什么时代,他清楚这个时代的未来将会如何发展,他清楚他在这个时代的个人定位和职责,他也清楚要保护住其他的螺丝钉(其实这也算入他的自我定位的职责中),他不仅想要自己这颗螺丝钉发挥出最大价值,他也想让他能影响到的尽可能多的螺丝钉们发挥出他们的价值。具体来说,宫部清楚他们现在在打仗,需要取得胜利,而个人能做的就是完成任务,只有活下来完成任务才能把价值坚持发挥到战争最后。宫部也清楚战争结束需要建设,他和他们这些有高级技能的螺丝钉们需要参与建设,为了建设更美好的未来。

历史上留名的有很多富豪(没留下名的就更多了),外国古代有名的就是罗马的克拉苏了。看看现在的美国,富豪也很多,但目前来看这些活着的富豪中能在主流历史中留名的估计只有特朗普,比尔盖茨了。当然,提起富豪是想和现在金钱为王的主流风气相联系。想想几十年前还是和提高生产力相关的风气,时代变化真是迅速。未来随着科技的进步,人一辈子也将会从专门做一个工作变成被迫随着行业的兴起与衰亡从事两到三份职业。

认清自己的时代,认清有生之年中将来的时代,想明白在这两个时代下自己现在和未来该做什么,在发挥价值中享受人生的痛苦和快乐以及平淡,人类这个生物过的最好的一辈子也就只能这样了。

 3 ) 承诺为何沉重,因有人拼尽一生相守

涉及到二战的敏感时代背景,加上因而安倍平添空穴来风的舆论批判,一星评价站到四分之一,但我觉得这是一部基本没有做战争评价,并不太涉及政治色彩的电影。原著还没有看无从评判,但至少电影本身是这样的。

反而是平凡人的真爱相守,生离死别,反衬出战争的愚昧和残酷。

即使被所有人嘲笑指责为胆小鬼,在排山倒海的思想洗脑和蛮横残忍的命令中,他坚忍地用自己的方式抵抗到底,除了一句“要活着回去”无多余解释。

惜命不是因为怯懦,是因为有太想珍惜的人和要相守的承诺。

“为什么如此贪生怕死!战场上不是说这种话的时候!”
-“你没有家人吗?你死了不会有人为你悲痛欲绝吗?一个人死掉对战争结果的影响微乎其微,却势必将改变爱你的人的整个人生!所以,无论如何要尽最大的努力活下去!”

但这个拼尽全力,冒千夫所指也要保命为重的男人,最终却为了多保全一人,把最后一线生还机会让出。

“你是零战机最优秀的驾驶员,是最应该活下去的人”
-“不,你们才是最应该活下去的人,未来的日本需要你们。”

“如果战争结束后,你想要做什么?”“做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如果能到那一天就好了呢。”

“水的清凉,风的舒爽,活到今天第一次真正感受到这一切。”
-“战争结束后的日本,会是什么样子呢。”

他珍惜生命,却不仅仅是自己的生命。

他将最后的生机,也把自己的承诺,托付给了一个他想要让之活到战后未来的年轻人。

多少将主人公的人格过于完美化,但他在战争期间唯一找到机会看望妻女的一幕,我实在未能对感动和泪水吝啬。

天刚微亮,离别在即,妻子背着小婴儿在他转身时又忍不住牵住他的衣角,他没有转身,但一字一句说道:

“我一定会回来的。即使断了胳膊,少了腿,也一定会回来的。即使在战争中死去,我也会再投生回来。我一定会回来找你们。”

那一句「例え死んでしまっても、生まれ変わって帰ってきますから。」是生离死别中,人的脆弱与坚忍。

就为那一瞬间,我也认为这是一部好电影。



p.s.

即使有些情节转换时稍显仓促,或说教意味带来些许违和,但主角的情感细节处理深得我心。

最近觉得冈田准一这个深沉派的天蝎座男人再选择参与的作品,我会有点期待。



追记:

2014/02/04

为演员演技去看的电影,对原著没有任何先入观的情况下,电影本身的情感线是感人的。电影有电影的再创作,每个人被吸引和触动的部分不同。战争不论战果都是残酷,都是反人类,凡人离逝于家人都是悲痛。当事者若在军国主义洗脑下心甘情愿那是另一回事,不费我们一点同情。

电影里的主人公不过一个爱妻女的凡人,不愿战争,渴盼和平。无关乎美化,是他的故事对历史争论起不到什么证实或证伪的作用而已。

原作者的一切立场未作考证也不做评价。若说有影响力的批判是反战的宫崎骏也毫不留情骂过。但原著在日本亚马逊的书评,批判派才多是像真正军国主义的言论,认为丑化和愚弄了当时军队的教官和上级指挥,对所谓他们的皇军不尊重。此外就剩认为作者在历史上不下功夫,轻率照搬过多。要骂还得注意自己立场,千万别看到差评就跟着去站队,那队里估计打得更厉害。

侵略是实,日本承认,忏悔和谨记是往后和平的前提。但让一切战争相关的创作都得明言宣誓一句德意日侵略有罪才能ending,怕是只有文化大革命才能一次做到。

历史知识有个人差异,盼多些严谨有识之人尽力揭示和传播真实,各自亦不要被一言蔽之,至少自己去求索考证。尽信书不如无书,更别指望靠一小时网络检索,全世界人民跑步进入真理殿堂。

一部作品,大概像一面带花纹的镜子,原作画上去的只是映出的一部分,你自己的影子也在里面,最后每个人看到终究不会一样。


2014/02/06

当年我们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学者带着批判资本主义罪恶的虔诚去看过了古典经济学著作,倒出了不少西方经济学教授。美国日日叫嚣中国没有民主,大学奖学金也照样养着学究们研究马克思探讨社会主义。谁知道谁安的什么心思。谁知道作者和读者谁是好人,好人坏人又是不是一定对应善终恶果。

九把刀是写小说的还是切菜的还是做武器的,各有各的看法和理由。

至于故事里那个人,听凭世人道,他也就在那个故事的世界里过了他设定的一生罢了。

--
追记的后记……
2014/02/07

越来越不像一篇影评,不过不少人大概也不是想要看电影的观众。嘛就走题吧~

被不少人说无知,我倒很庆幸自己在“无知”状态下看了这部电影,然后各种被“批评教育”下观看舆论走势,和自己明明是对同一个故事的,微妙的情感变化。像是一个难得的社会心理学实验,我觉得记住那个无先入观的感受是一笔财富。看看给故事加背景设前提讨论其作为舆论工具的可能性,想起了东西方不同版本的灰姑娘解读,忽然也觉得更能理解明星为何炒作,政治家为何作秀,为什么会有启蒙运动也会有所谓文化大一统。

好像只有名字有点沾亲带故,还想起了“无知之幕”的福利经济学理论…一个社会的福利水平取决于这个社会最糟糕境遇的人的福利水平,因为当你不知道自己将被放到这个社会的何种境况的时候,通常你会希望改善最差的可能性。额?难道这个联想真的只是因为“无知”么orz
Stay foolish,stay hungry .


2014/02/09

昨天看到了新闻上原作者在采访中否认南京大屠杀和美化二战,瞬间非常愤怒和反感,大概更能理解为什么很多留言措辞严厉。
我想我当时的感想跟很多人相差甚远的原因主要不在于历史知识,而在于对我不知道原作背景和大的舆论环境。
我只知道这部片子的背景是二战期间,但具体历史知识不是感想差异的关键。不知道原作和舆论环境,单纯为一个期待的演员看了电影后,“看到战争期间一个个人和家庭的真情和艰难求生,日本人难道不会更加珍惜和平吗?”就是我当时的直接感想。
但事实上看到媒体报道原作者的言论,或许看过原作的人本来就有一定了解,中国人愤怒的点,大概是不少偏右思想的日本人军国主义思想又被点燃的点。看来我当时的想法的确是太一厢情愿了。
不过我把原来的好评也保存下来,还是希望大家看到一个例子,就是一个人对一个作品的感受和理解会因为很多前提和背景的环境不同而不同。不是所有看这部片子感动过的人都是接受了“洗白”影响认为日本发动战争是对的,也有人和当时的我一样只是感动于家庭和人情的。整体舆论的影响虽然让这种情况的概率看上去是少数,而了解背景和舆论环境对我们客观认识整个作品也是有必要,但从这样一点出发就上升到对他人民族意识的批判,以及从一个作品就评判一个民族的本质,总觉得还是太武断了些。

 4 ) 真实的神风 ,在军国主义的夹缝中艰难生存

—“你们了解零式战机吗?”

—“不太了解诶……”

—“老式零战啊,那是一种优秀的战斗机,回旋半径短,加速性能好,武器火力强,航程非常远,持续时间长,其他单座战斗机只能飞几百公里的时代,零式能轻松飞过1800海里。”

从这段话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一个二战老兵,对于这个曾经是自己最忠诚的伙伴的眷恋。当一度被称为“二战神话”的零式战机逐渐走下神坛,我们先来聊一聊二战的历史。很多人都在骂日本人无脑,和美国打太平洋战争是慢性自杀。殊不知战前美国对日本施行的资源封锁,对于一个资源匮乏的岛国,没有进口资源,再强大的飞机大炮,都是破铜烂铁。而且日本也确实有所依仗,不是它的坦克大炮,也不是它庞大的航母编队,没错,就是被称为无敌的令美国人闻风丧胆的零式战斗机,还有极高素质的飞行员。零战,是那个年代日本飞行员精神的寄托,也是老百姓安全的保证,更是日本文化,武士道精神的载体。灵活,高火力,远航程是它的优点,护甲薄是它的致命缺陷,正如同在战场上不知如何保护自己,不知疲惫,只会疯狂战斗的日本武士一样。

接下来我们来谈一谈电影,很多人看完都会说这是一部赞颂军国主义的电影,赞颂特工队自杀式攻击的电影。我称这种人为“看片费电系列”,你们好自为之。

这部电影所赞颂的是什么,是敢于为大日本帝国牺牲,不怕死的精神吗?很显然不是。恰恰相反,这是电影男主所嗤之以鼻的。影片中男主的同学拿特工队与自杀式人肉炸弹做比较,说他们都是一群“被国家洗脑,疯狂无脑爱国的人”,这也确实是现在普通大多数人的误区,甚至日本人自己,也觉得他们前辈的“神风特工队”跟公车炸弹一样,是可怕的,令人厌恶的“恐怖袭击行为”,而更多人认为武士道精神,就是自杀式的进攻,和进攻失败后的剖腹自杀。而这部电影就是向你慢慢展示,解说你们的前辈不是一群无脑爱国搞恐怖袭击的疯子,而真正的武士道,什么是真正的神风精神是什么!

在战争年代,无条件服从命令,为国家英勇牺牲貌似是很简单的,理所应当的事情。简单到不需要思考它的正确性。而男主宫部恰好就是个非常“理性”的人,身为一个军人,宫部把家庭、妻子、儿女放在第一位,而服从军令放在第二位。他说:“我一个人战死,对国家来说貌似没什么影响,但对我的家庭来说,却是天塌一样的灾难,为此我会不惜一切活下去。死并不困难,困难的是如何活下去。为了你的家庭,爱你的人,为了一句“无论如何,我会回来找你”的承诺。当所有人嘲笑他,对他冷眼相待的时候,当战友飞机没有燃料,想与敌军同归于尽时,他当即下令返航,战友却中途坠海被鲨鱼包围。其他人事后骂道“你让他死的不够英勇”,身为老师不让自己的学生上战场,却被学生们嘲笑“临阵脱逃才被贬到大后方”,无论别人怎么对他,他的信念从未改变,就是要活下去!不够英勇能怎样?牺牲的人多我一个就能拯救日本吗?

但慢慢的,他却陷入迷茫。没有人想死,他的学生们也不会知道国家只需要他们加入特工队去自杀。随着他从越来越多的恶战中活下来,他却越来越愧疚,每多活一次,就要多目送一批兄弟牺牲。自己的活,是不是用他们的死换来的?自己能为他们做什么?只能飞到混战的最高处俯视战局,然后临阵脱逃吗?战争的残酷,让他越来越受不了这种方式,这也是他后来加入特工队的原因,也是他把活的机会留给战友,那个说“战后想为其他人做点什么”的人,既然自己已经回不去了,就让自己的死有意义,让他代自己回去,遵守承诺,把承诺传承下去。有人帮自己照顾家庭,没有了后顾之忧,最后一次踏上战机,反而有一种解脱,一身轻松。他会不会还考虑到,自己在战场的“胆小”的坏名声,影响到妻女的正常生活?战争对自己身心上的影响会不会波及家人?我猜这也许是他不想回来的原因之一(纯属猜测)。

每部电影展现反战主旨的方法不同,《拯救大兵瑞恩》开头展示诺曼底登陆,沙滩上明显的残破肢体,让大家看到伟大胜利背后的可怕。有人批评《永远的0》中宫部在偷袭珍珠港时,只片面的为2、3架坠毁的零战的飞行员哀叹,却忽视了数千惨死的美国水兵?难道你要让一个日本飞行员同情美国水兵?那男主岂不是变成了圣母?电影这样拍就太假了吧?还有人说片尾宫部驾飞机俯冲撞向美军航母,面带笑容,是对军国主义大无畏精神的赞颂。而我认为,男主从一开始的坚决要活下去,到后来的颓废、迷茫、愧疚,以致不想活下去,正是对战争残酷性,对人性的摧残的展示。

在这里,神风精神不再仅仅是自杀式撞向航母,而是,没有人想死,却把唯一活下去的机会留给战友,特工队的人不是狂热的疯子,相反都是想活下去,却由于战争的摧残,国家的强迫而活不下去的,可怜人而已……

我觉得电影想讲述的,除了零战情怀,对爱人的承诺,在战争年代坚持活下去的信念这种反战主旨,还有如果每个人都像宫部那样,就是如果每个人都以家庭为重,每个士兵都以家庭为重,在想慷慨就义为国牺牲之前,在国家元首们想发动战争之前,想想自己的家人,那么就不再有牺牲,也不再有战争,世界就和平了

 5 ) 《二战对于日本,可能真的永远=0》

《二战对于日本,可能真的永远=0》
故事切入角度选择得巧妙而暧昧。双线结构的设置中,除了主要线索零式战机的驾驶员宫部久藏(冈田准一饰)之外,还加入了60年后孙子探访战友还原祖辈经历的寻根故事。两条线索穿插讲述,相互呼应,一方面拉近与当下观众的心理距离,让普通日本人隐隐觉得“这事与我有关”,借此强挤观众眼泪;另一方面强调血脉延续的历史传承,让孙子佐伯健太郎(三浦春马饰)代表无知的日本年轻一代,用祖辈在战场上努力活下去的顽强事迹给他们上上课。
电影中的价值观被包装得十分精巧,避免了对集体罪恶和战争责任进行讨论,而是突出个体士兵的无奈、无辜,将宫部久藏这个角色的身份从战争参与者转变为受害者。之后更进一步,描述他如何挣扎地找到了一个继续战斗的理由—— 珍惜生命,活着回去——以爱的名义。
“我的生死于战局无关轻重,但是对于家人来说则是一切。”宫部顶着胆小鬼和懦夫的骂名,也坚定信念要“活下去”,还把这种观念传递给下属。当年因此而免于一死的战友,对这位小队长心怀感激,躺在病榻上眼含热泪地向年轻人讲述这段故事——演到这里,感觉电影已经给观众准备好一盒纸巾,就等着你掉眼泪了。
正是这种巧妙和暧昧让《永远的0》有了票房大卖的可能性。以“珍视生命”的普世价值观作为主题立意,让各个年龄层的观众都更容易接受。同时采取选择性遗忘策略,好像早就准备好了如何应对电影上映后可能会发生的口水战,故意绕开了敏感地带,显得有些鸡贼。

 6 ) 日本右翼分子 “永远的0”原作者 百田尚树 宣称南京大屠杀“根本不存在”

其原著作者 百田尚树 是小日本右翼分子,曾经公然在日本街头演讲时宣称南京大屠杀“根本不存在”,是“蒋介石在1938年捏造出来的政治宣传”。他还曾多次否认慰安妇问题。 不仅如此,格外崇尚“日本民族主义”的百田尚树还曾多次怒骂美国,称美国在二战末期对日本本土的轰炸和给日本投下的两颗原子弹才是“大屠杀”,更呼吁日本人永远不要忘记这个“耻辱”,结果气得当时美国驻日本大使馆的发言人都出面抗议了。

日本右翼分子、电影原作者 百田尚树 宣称南京大屠杀“根本不存在”

实际上,百田尚树的这种扭曲的历史观,在他的成名小说以及电影《永远的0》中最为凸显。他的故事背景几乎完全避开了日本对中国的侵略和战争罪行,而是围绕日本在太平洋战场被美国打得节节败退的大背景展开,这样他便可以从一种“日本才是战争受害者”的无耻角度去展现他对战争那虚伪的“反思”, 而在二战中犯下滔天罪行的日本军人也因此被“洗”成了是“为了家人而努力活下去”的“英雄”….. 讽刺的是,百田尚树的套路还真“忽悠”了一批中国人。在中国的豆瓣网上,不少国人就以为这是一部“真心反思战争”的日本电影,并打出了高分,更有人歌颂日本是一个“从未停止自省的国度”……

( 摘自《环球网》——原标题:安倍晒出新年假期要读的三本书,却被中国网友发现了大问题!)

 7 ) 当我们谈起战争的时候我们想起了什么

      从哪讲起。144分钟的片子够冗长,也足够让人想起一些相似的记忆。1948年的6月,长春这座北国春城迎来了春夏之交。闷热的天气和明晃晃的太阳把焦躁的士兵几乎点燃。城内的粮价一直飞速上涨,围城才没多久,就开始出现了饿死人的状况。林文华是国民军一名普通士兵,他心里惦记着离驻军不远的家人,而他自己却也好几天吃不上饭了。开会的时候上头说,不久就会有援军到达,不用担心粮草的问题。进入到7月,太阳烧灼的火辣辣的疼,城内开始出现了大量的死尸,野狗们吃的肥头大耳,又被捉去宰杀。城中能吃的树皮、沥青都成为了人类消化系统的一部分。林开始慌乱,最小的妹妹已经死去了,他却不敢从军中拿一点米给家里。上头提出口号:人人种地,日日练兵。兵还好,有粮,一定优先他们吃。民呢,林家已经只剩下母亲和二弟了。论城内,哀鸿遍野,却也不准出城;城外,敌军铁丝网严密把手,切断一切供应。林只是一个小兵啊,只是一个普通人,他当初当兵也是稀里糊涂被抓了壮丁,但是他不想和中国人打仗,他说,他每打一枪,都像是对着自己的兄弟开枪一样疼。于是在这座弥漫着尸臭的城,林做了逃兵,带着他的母亲和弟弟,奔赴上了逃亡之路。
    现在耄耋之年的外公并没有对我详细说起他逃亡的细节。只是,那种“要活下去“的眼神,深刻的印在我的脑海中。今天看这部电影,那个躺在病床上的老人说,要不是宫部先生对我说”要活下去“这句话,可能我不会有女儿。镜头转换,那个年轻的女儿泣不成声。我突然觉得命运之巧妙,如果外公没有活下去,就不会有妈妈,就不会有我。而这一切,在那个战火频仍的年代,那些被军国主义和民族主义热血冲昏的人,他们懂吗?
    
    这不是一部军国主义片。这是一部反战片。在现在的日本,年轻人面对过去那些把生命交付国家的行为,都会像片中年轻人那么想:被洗脑的自爆行为,和恐怖主义有什么区别?他们不再关心国家,民族,而更多地关心起自己。这是现在的日本,崇尚人,比崇尚国家更重要。然而,在那个年代,把“家庭”的责任凌驾于对“国家”的义务之上,无疑是“懦夫”。这样一个懦夫,却最后主动放弃了自己的生命。

    外孙问外公,“他不是无论如何都想活着回去么?”,老人说,“我也不清楚,这也不是靠语言就能讲清的,他并不是害怕死亡,而是害怕妻儿的生活被破坏。”
    
    他不是不爱惜自己的生命,而是他爱惜每一个生命。他们说,最后一次作战时看见宫部,他却跟以前完全不一样了。胡子拉碴,眼神涣散。我猜,那是见惯了生死之后心灵陷入了极度的痛苦,他怀疑做着一切的意义,却无法改变——战争的发起者高高在上的鼓吹对国家的仁义道德,却对于他们这些普通士兵的命运‘、家人的命运产生了不可逆转的破坏。

     在我们战争的那些年,会不会也存在宫部这样的人,他们不愿意战争,只希望在家人身边过完平安的一生。然而,战争是命运最残酷的绞肉机,情感和肉体无不消失在齿轮中。1948年,外公满脸血污的钻出铁丝网,陪伴在他身边的只有年幼的弟弟,还有这座城逾60万的无辜生灵,他们为了什么而死?

 8 ) 看上去很美

2013年年末,一部以零战飞行员为主角的电影横空出世,连续8周蝉联日本票房榜第一,累计票房超过86亿日元,成功迈入日本影史本土实拍电影票房前六位。一石激起千层浪,评论界立刻形成了泾渭分明的两派,肯定派和否定派势不两立。与此同时,雅虎电影的相关条目下,以泪洗面的观众留言不计其数,在满分为5点的评分系统中高达4.14点。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在2013年的除夕之夜看过此片后,更是大呼感动,直言被结尾最后一个镜头所冲击。这部改编自百田尚树同名小说的电影名叫《永远的0》。毫无疑问,它成了2014年日本最具话题性的电影作品。不出意外的话,它将在年关之际同时出现在各大十佳和十差的榜单之上,再次踏上潮头,引发一场对战败国视角下的战争电影的激辩。
作为一部票房大获丰收的娱乐作品,《永远的0》无论在人物设置、故事展开,还是两条时间线的结构把握上都堪称合格,尤其在特效制作方面,拥有科幻电影拍摄经验的山崎贵导演交出了一份不逊色于好莱坞的优秀答卷,在航母和战斗机的刻画上,以简洁而干脆的风格超越了他的前作《宇宙战舰大和号》。再加上山崎贵导演娴熟于心的感伤情节剧套路,《永远的0》呈现出了可观的卖相。一切都看上去很美,但也仅仅是看上去很美罢了。在这种感伤主义手法面前飙泪的,也只是一批习惯了煽情电视剧的观众和钻在民族自我膨胀意识中的人,他们急欲复苏一种铁腕形象。
影片在感伤情节剧的外观之下,试图用一种偷换概念的方式包裹进一层极具野心的宣传企图,把国家机器和一个集体的罪恶淡化进对个体崇敬的背景之中,不遗余力地突出个体作为受害者的身份,如何顽强地找到一种方式,以爱的名义为自己的生命进行抗争。影片遭致反感的地方还在于它狡猾地设置了两个时空的呼应关系,诡辩式地利用了几代人的多个视角去讲述一个寻祖的故事,从而给各个年龄层的观众都设定了一个情感投射的对象,但这显然是一个有意为之的大坑,等待着大家往里头跳,然后对其进行赤裸裸的情感绑架。血脉的继承意识贯穿全片,昔日的战场真英雄和努力活下去的典范成为如今日本青年人理应崇敬和效仿的楷模,为了传达这一点,作者们光明正大地让冈田准一饰演的宫部久藏驾驶着零式战斗机飞过现代东京的高楼大厦,上演一场祖孙之间的隔空对话,这是令无数人动容的一幕也是令人反感的一幕,因为这里面充满了油滑的暧昧。
作为飞行高手的宫部久藏一直担当着否定“特攻”(敢死队)的功能,他拒绝参加“神风特攻队”,成为军中人人唾骂的懦夫,他维护学生的信誉,鼓励战友爱惜生命,这一切都与军部的意旨相违,看似一场为爱而生的赞歌,但最后却极尽笔墨铺陈出一场宫部久藏的“特攻”壮举,回到了美化“特攻”的边缘,一个彻底反对“特攻”的作者此时最有力的话语应该是去表现他曝尸大海的凄凉,而不是定格在宏大的配乐里。
片中有一场戏,现代时空中饰演宫部久藏外孙的三浦春马去参加一场同学的集体约会,三浦春马在餐桌上不合时宜地与朋友谈论起“特攻”的事情,朋友认为“特攻”与恐怖袭击别无两样,三浦春马却动了怒,极力解释“特攻”的对象是具有杀伤性的航母,这与以平民为对象的“恐怖袭击”有本质区别,当朋友继续发表自己的见解时,三浦春马却拍案而起,愤然离场。《永远的0》对于战争,对于“特攻”的讨论正如这场戏一样,简单而粗暴,充斥着自圆其说的逻辑。
讨论《永远的0》绕不开原著作者百田尚树,他认为他在《永远的0》中坚决地对“特攻”进行了否定,“对战争的肯定一次也没有”,主题是“活下去”,是“让大家不要淡忘战争”。这些回应看起来理直气壮,但仔细想来却不乏诡辩,因为他的否定战争是建立在日本作为一个受害者的角度而言的,在《永远的0》中,军部和上级的命令直接危害的是作为工具存在的士兵。但他忽略了一个战争发起国视角下讨论战争的二难困境:个体在集体蒙蔽之下的牺牲值得敬畏,但集体的罪恶却必须否定。有人会认为,我在观看个体的生命之歌,你怎么老扯集体的战争罪恶。事实就是这样的,任何对于个体的塑造都绕不开后者,凡是绕开,便只是一场肤浅的娱乐。百田尚树曾经举过一个可笑的例子,在支持日本修改“宪法第九条”(日本宪法中较为著名的一条,主要内容是“放弃发动战争的权利)时,他认为:如果别国进攻日本时,把“宪法第九条”的拥护者送上前线,让他们站在敌军面前大呼“我们国家是有宪法第九条的,请立即撤退!”,假如“宪法第九条”真的有威力的话,战争就会停止,世界将见证奇迹,人类的历史将会改变。这段发言与《永远的0》虽然没有关系,但这就是他的逻辑。
有意思的是,在对待一段罪恶史的电影化处理上,隔着大海的我们也一样。前者虚构了一段为爱而活却最终陨灭,但“精神永垂、浩气长存”的故事来激励后人,使他们在无意识中对历史进行了选择性遗忘,而后者则把一场浩劫只显影为一段温情守望的凄美恋情,等待一场归来。二者看上去都很美,想起来却有一股恶气。

原载于《电影世界》

 短评

从片名就能感受到对二战皇军的敬意,最后那个标准神风自杀式俯冲,简直能把小日本的战斗欲给燃烧起来!说是反战,却总在体现皇军的勇猛;说是反战,却无时不在提醒着人们-像男主这样舍国家为小家的战士是多么英雄无比。明明军魂附体,但片子却拍得走心,也确实挺感人,捶胸为何我们拍不出! 3星推荐

7分钟前
  • 诸葛诺
  • 还行

抛去政治成见,这无疑是部佳作,叙事节奏感情刻画心理描绘都很出彩,导演会煽情,毕竟拍过三丁目。不过本片并不右,主角全片几乎与军国主义精神背道而驰,也不美化战争。理智看片,理智评分。

12分钟前
  • 力荐

军国主义招魂片,看的痛苦流涕的那些是精神皇国子民么

15分钟前
  • 日行一膳
  • 很差

日本近年来越来越聪明了,涉及二战不谈立场,只关注个体命运,故意以此淡化政治色彩,所以这种片子上映后两派总是争个不停

16分钟前
  • 晚安好运©️
  • 还行

如果不能从战争的残酷中体会到生命的宝贵,口口声声说要消灭日本,这种除了愚昧真找不出什么词可以形容。二战留下的不应该是国与国之间的仇恨,更不应该用胜利或者失败来形容结果,和平和对生命的珍视才是战争留下来最宝贵的财富。

21分钟前
  • Gougo
  • 力荐

虽然是个讲述神风特工队和抗战的影片 但是主角是个反对军国主义思想的人 我一个人死了对国家来讲虽然并没有什么 但是对于我的家人 我的妻儿来讲 就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情 死并不困难 困难的是要想办法活下去 天才的飞行员 总是幸存下来 无能能敌 但是当他选择死亡的时候 便是真的死亡

23分钟前
  • 力荐

为什么告诉年轻人战争的残酷而热爱和平就不是反省呢,为什么内战都可以拿出来讲对方的人性面,二战就不可以呢。桥爪、新井、染谷、井上奉献了看到现在的最佳演技,还有夏八木爷爷的告别作,人家可以称为传奇的东西还在继续,我们也做出点可以称为传奇的实事好么

24分钟前
  • laflor
  • 还行

整体尚可,空战场景没有过分摆布,CG图像差了点。

28分钟前
  • Die Katze
  • 推荐

这应该是一部反战电影。战争的残酷,更加突显了和平的重要。为了家人想要活下去,不管是死了也好,转生也罢,都要回到你的身边。在那个年代,这样的话语已然是爱的告白。结尾戛然而止,多么决绝与壮烈。时代和人们的价值观都改变的了现代社会——今天的日本会怎么样呢?这是一个未曾停止自省的国度。

29分钟前
  • 条理性
  • 推荐

电影本身很不错,煽情到位,铺垫也不错。2013看的最后一电影,哭死我了。电影院里哭声一片啊。。。另外瞪谁谁怀孕哭起来真丑

31分钟前
  • 七三
  • 力荐

搞来搞去还是在反战败

35分钟前
  • 蟹‖無駄
  • 还行

又是一部带着反战内核却被别有用心的利益集团渲染成美化战争罪行的电影,其实每年日本皆有一部分电影作品将历史背景设在二战,却鲜见公开为战争歌功颂德的倾向,大多从人性本身,家庭情感和尊严荣誉方面进行阐述,本片亦不例外,思想深度不甩你主旋律手撕鬼子几百万年。战争场景和武器载具的特效不赖。

40分钟前
  • kingkongofkhan
  • 推荐

永远的0,可惜我永远无法给出你0,这就是豆瓣的规矩。

43分钟前
  • YangLee
  • 很差

俩外国人去看了场没字幕的日语电影,默默看哭好几次

48分钟前
  • aleji
  • 推荐

很多日本人主观地认为我会为轰炸广岛内疚,生活在良心的谴责中,事实上,我为什么要内疚?我亲眼看过南京大屠杀的记录片,记录片里日本兵用刺刀把胎儿从中国孕妇肚子里挑出来的暴行并不比我向他们扔原子弹仁慈多少,日本人只强调他们挨了原子弹轰炸,却没有想过为什么挨原子弹--保罗·蒂贝茨

51分钟前
  • 玩奶隐北京
  • 很差

片名和题材果然成为两大槽点。有条不紊抽丝剥茧的叙事和还算出色的CG加分不少,绝非高喊着“卡桑”撞碎大海,而是为了家人苟且偷生,放弃尊严,由回护小家乃至所有鲜活的生命,见得人性,更见人味儿。到影片的后1/3处,脑中闪过金灿灿的四个大字“托妻献子”,再想到郭德纲老师,便哭不出来了。。。

55分钟前
  • shawnj
  • 推荐

宫部惜命,因为他有为人父为人夫的责任感和对妻女的牵挂。宫部惜命,因为他觉得明明有那么多值得献身的事业,为何要死在战争里。可他最后为何坐上了零号机?因为他找到了可以替代自己并且更值得活下去的人。惜命不等于怕死,宫部从来就没怕过死。即使死掉也会回去,哪怕转生也要回去。他守住了诺言

60分钟前
  • 紫苏バジル
  • 推荐

山崎贵的导演功力真是不得小觑,虽然影片和《男人们的大和》类似,爱情加战争的戏码也没什么新鲜,但是整部电影流畅而自然,以战争的大背景聚焦个人的心理斗争,而且日本的特效水平再一次震撼了我的双眼。喷子们再怎么贬低日本人,贬低他们的电影也改变不了日本电影优秀的现实。

1小时前
  • 谢谢你们的鱼
  • 推荐

《永远的0》并不是为军国主义招魂的政治宣传片,相反却在反思战争,当然也不乏抒情掩盖暧昧之处。创作者切入的叙事视角,是相当精明的。它是一张未完成的拼图,因历史的回溯而全盘皆活,横有后代的抽丝剥茧,纵有前朝的努力发声。生命比战争重要,大片之大,大在如何斡旋历史的书写,使其更具说服力。

1小时前
  • shininglove
  • 推荐

“大和魂”后的新时代战争映画

1小时前
  • xxhhcc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