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2日

剧情片美国2018

主演:托尔比约恩·哈尔、安德斯·丹尼尔森·李、OlaG.Furuseth、Jon?igarden、拉尔斯·阿兰兹-汉森

导演:保罗·格林格拉斯

播放地址

 剧照

7月22日 剧照 NO.17月22日 剧照 NO.27月22日 剧照 NO.37月22日 剧照 NO.47月22日 剧照 NO.57月22日 剧照 NO.67月22日 剧照 NO.137月22日 剧照 NO.147月22日 剧照 NO.157月22日 剧照 NO.167月22日 剧照 NO.177月22日 剧照 NO.187月22日 剧照 NO.197月22日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5-15 00:33

详细剧情

 长篇影评

 1 ) 电影对某些人是一扇窗

没去过欧洲,这个电影为我打开了一扇窗,让我看到了欧洲作为民主的发源地,那里的人的文明状态,他们的文化共识可能已经达到我们无法理解的状态。电影很好的呈现了欧洲人面对暴行,能够很快的从开始的恐慌,指责中冷静下来,通过法庭审判,让全体人民一起思考,寻找暴力的根源,而且这些过程是全民共识,是我学习的目标

 2 ) The poor/rich motivations

There is two sides of this movie. One side is the killer. He thinks he is leading an organization that helps or saves people. The other side is the survivor, who feels incomplete, lost, physically and mentally struggle, and finally stand up for his trial - he has family, friends, love, hope while the killer is completely alone.

When I watched this movie, I have fears. The fear that how apathetic the killer’s face is. He seems complete chill in the trail. As he said, he was completing the mission that he was given to release the people. I feel scared and it also makes me think about my thoughts about freedom of the sexual minority group. We all want to have freedom and hope. Living in a circumstance without validating environment can be threaten and hopeless.That was my motivations and hope for so long and put me here.

I think now my mission is how to create my own validation environment for myself and others too. I hope to create the safe zone that we can be ourself, but also have family, friends, dreams and love.

 3 ) 电影VS现实,到底发生了什么:135分钟屠杀77人,宣判21年的时候他笑了

震惊世界的案件终于被搬上银幕

首发于公众号“影探”

ID:ttyingtan

作者:探长

转载请注明出处


2011年7月22日下午3:26分。

挪威首都奥斯陆(Oslo)。

首相斯托尔滕贝格(Jens Stoltenberg)所在的政府办公楼突然发生爆炸。

现场一片狼藉。

视频来自BBC

没人知道这是意外还是炸弹,但伤亡数字很快就出来:

8人死亡,10人重伤。

这只是开始。

45分钟后,奥斯陆40公里外的于特岛(Utøya)上出现第一声枪响。

这里正有超过500名学生露营。

一个32岁的男子突然朝人群射击。

90分钟后,满载特警的快艇赶到岸边,他们都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视频来自abcNEWS

于特岛上,69人被射杀。

凶手承认还制造了政府楼下的汽车炸弹。

135分钟,77人丧生,伤者上百,消息震惊世界。

美国总统奥巴马向挪威受害者表示哀悼,2011.7.22图片来自obamawhitehouse.archives.gov

2012年8月22日,法庭宣判,凶手受到挪威最严厉的惩罚——监禁21年。

听到宣判结果的那一刻,这个男人竟然笑了。

视频来自RT News

许多人无法理解。

他被诊断没有精神病,为什么只判21年?

一个人怎么能屠杀77人?

他为什么要杀这些人?

他为什么承认罪行后还一直在笑?

2011年7月25日,警方带凶手接受庭审布雷维克首次公开露面,图片来自newsweek.com

终于在于特岛事件7年以后,导演保罗·格林格拉斯征得受害家属同意拍摄电影。

整个事件得以被还原。

要知道,导演可是拍出过《谍影重重3》(奥斯卡13项提名,6项获奖)和《菲利普斯船长》(奥斯卡21项提名)的保罗·格林格拉斯。

英文名Paul Greengrass,因greengrass直译有绿草地的意思,保罗被称为“绿草地”

马特·达蒙(左)和保罗·格林格拉斯(右)在谍3片场

看到他的名字,许多人都会和探长一样把它列为“必看”

绿草地是好莱坞为数不多的现实主义题材导演。

《血腥星期天》改编自北爱尔兰历史上的游行惨案,《93号航班》改编自9·11,《菲利普斯船长》取材索马里海盗事件……

而且他是实力派。

《菲利普斯船长》《谍影重重3》《绿区》《93号航班》

手持摄影、快速剪辑是他的一绝。

尤其是《谍影重重》系列,打斗戏中每个镜头平均不到0.5秒,顶级特工杰森·伯恩的“快、准、狠”被呈现的淋漓尽致。

谍影重重3

《7月22日》没有让人失望,143分钟的片长没有一丝冗长感,反而一气呵成。

片子冷静克制,把控精准又不失深度,它像纪录片却又远比纪录片要精彩。

一、到底发生了什么?

《7月22日》以上帝视角分了两条线来呈现“于特岛事件”。

一条是凶手安德斯·贝林·布雷维克(Anders Behring Breivik)从犯罪到逮捕最后到庭审的全过程。

一条是受害者维亚·汉森(Vilijar Hanssen)经历事件后的前后变化。

布雷维克Breivik,电影VS现实

故事开始于7月21日,布雷维克独自在一个农场配置炸药。

事实上,他已经为这次“行动”准备了8年,包括近两个月的物料采购、制作和身体训练。

《7月22日》

上百名参加工党青年夏令营的年轻人登岛,他们在一起交流学习和游玩。

营地领导说:“当时我们感觉这里是世界上最快乐和最安全的地方。

《7月22日》

现实照片,于特岛

登岛第一天,图片来自telegraph.co.uk

7月22日,布雷维克先将自己撰写的长达1500页的“欧洲独立宣言”发到网上,然后驱车前往奥斯陆。

文中写道:将来有一天我们的国家会被移民占领……今天会有很多人把我们称为“恐怖分子”,但一百年后我们将被称为“英雄”

3点20分,他身着警服,将车停在政府楼下,通过远程遥控启动了炸弹。

《7月22日》

视频来自abcNEWS

在挪威没人相信这会是蓄谋已久的袭击。

直到一名保安在监控上发现“可疑男子”并记下了车牌号。

信息已上报,首相已安全。

《7月22日》

现实中闭路电视捕捉到穿警服逃离的嫌疑人

警察,交警,消防员,救护车相继到场,迅速展开救援。

第一个到达现场的记者说:警察指挥人们远离公共场所,能清楚地的看到他脸上写满不安和恐慌,警察都慌了,这不是好迹象……

40多分钟后,布雷维克来到于特岛对面的港口。

《7月22日》

爆炸现场,图片来自nytimes.com

爆炸现场,图片来自nytimes.com

于特岛上的学生得知了爆炸事件,纷纷打电话询问朋友和亲人是否安全。

布雷维克假装说自己是被派来保护小岛安全的警察,营地的人还接见了他。

“他非常冷静,带了一把步枪和手枪。我们没多想,只是纳闷儿为什么警察用的耳机是iPod?”幸存者回忆说。

《7月22日》

《7月22日》

到达岛上以后,布雷维克让学生聚集在一起。

毫无征兆地,他突然开枪,许多人应声倒地。

绿草地拿手的手持拍摄发挥了最大优势,没有配乐,只有人们的叫喊和沉闷的枪响。

《7月22日》

《7月22日》

导演仅用不到10分钟,还原了挪威史上最恐怖的枪击案。

在他的镜头下,学生的惶恐,凶手的冷酷,生命的脆弱一览无余。

对于镜头中的凶手,许多人都无法理解,他怎么能那么冷静的杀死这么多陌生的年轻人?

《7月22日》

《7月22日》

直升机拍摄到行走在尸体间寻找猎物的布雷维克图片来自mirror.co.uk

这场杀戮持续整整90多分钟,学生无处躲藏。

有人藏在悬崖边上,有人憋着眼泪趴在地上祈祷躲过一劫。

“我忽然听到直升飞机的声音,但我觉得它和凶手是一起的……”

《7月22日》

直升机拍到水中挣扎的学生,视频来自BBC

90多分钟后,特种部队登陆,布雷维克安静的趴在地上投降。

小岛对面的居民有看到警察的快艇:“他们(警察)以为凶手不止一人,于是就坐满了快艇,开到一半快艇抛锚,当地人开船帮他们登岸。”

《7月22日》

Delta部队登陆,年轻的学生躲在一边图片来自newsweek.com

90分钟,69人丧命。

夜幕降临,布满尸体的于特岛安静到压抑。

“那天好像是死神撒了张网。”幸存者说。

《7月22日》

天空下着小雨,各个部门展开救援视频来自BBC

影片对事件有着精准的还原,包括布雷维克对人群大喊:“我要杀了你们(I want to kill you all)。”

以及他的律师回忆,布雷维克不仅礼貌,而且冷静到令人发指,“刚被抓到时他还说手指上有个伤口需要处理。”

《7月22日》

被捕时的布雷维克,图片来自newscom.au

二、为什么?

另一条线主角是维亚·汉森(Vilijar Hanssen),1993年出生。

他让我们对事件有了另一个角度的认知。

维亚·汉森,电影VS现实

维亚被布雷维克打中5枪,子弹分别击中他的头、左肩、左手和大腿。

因此他右眼失明,三根手指被切除。他的弟弟成功逃离。

《7月22日》

维亚醒来后,铺天盖地都是于特岛事件的新闻。

真相极其简单,这根本不是什么恐怖袭击,都是凶手一人所为。

凶手就是个极端的右翼分子,反对外来种族移民,反对穆斯林。

2011年的时候,挪威有四分之一的人口为外来移民。

《7月22日》

他之所以到于特岛屠杀,是因为岛上的年轻人都支持政府,他们将会在未来让世界上的所有人都成为一家人。

但凶手在法庭上的表现和言论让维亚和所有人都感到震惊。

《7月22日》

《7月22日》

凶手非常理智的承认自己杀害了这么多人,但否认有罪,而称其行动为“自卫”。

他不慌不忙地为自己辩护,毫无悔意,甚至多次在法庭上露出微笑。

法庭上他宣读了一份文件,强烈控诉欧洲政府的多元化和鼓励移民政策。

《7月22日》

法庭上的布雷维克,视频来自RTnews

他当众多次行纳粹礼

布雷维克强调“外族移民会毁掉欧洲”,他说还有无数人和他有着同样的想法。

接触过他的警察、律师、法官对他的形容非常一致:出生在中产家庭,受过良好教育,友好礼貌,极其冷静,非常清楚自己做过、和要做的事情。

《7月22日》

视频来自RTnews

精神鉴定师第一次将他判定为“偏执型分裂症”

如此暴行,如此冷静,这不可能是一个正常人能做出来的事情。

现实中他确实曾说:“如果可能,我会再做一次。”

《7月22日》

布雷维克和律师在法庭上,图片来自RTnews

然而很快,第二批专家组否定了这个结论:布雷维克非常理智,精神正常。

布雷维克也称自己精神没有异常。

幸存者中还有布雷维克的老同学:“不可能是他,我们还曾一起上过学,他还拿过奖。” 精神鉴定师则表示:他没有精神病的症状,他有清晰的观点和信念,他只是意识形态非常强。

《7月22日》

《7月22日》

网络上公布的布雷维克和朋友的照片

律师确实为他找到支持他观点的人,但愿意为他辩护的寥寥无几。

庭审期间,他一致沉着冷静,唯独在一次律师提到圣殿骑士团时流下眼泪。 圣殿骑士团Ordre du Temple,全称为“基督和所罗门圣殿贫苦骑士团”,他们誓要夺回被穆斯林占领的耶路撒冷。

《7月22日》

视频来自RTnews

精神正常意味着他要受到挪威最严重的刑罚,但挪威极其注重人权,没有死刑。

最重的惩罚是监禁21年(期满后如果被认定仍对社会有危害可以加期)。

片中维亚曾说:我想狠狠揍他一顿,把他打成肉酱。

2012年,法官Thomas Indrebo由于在网上说布雷维克应该被执行死刑而被免职。

《7月22日》

布雷维克的审讯备受关注,频来自BBC

布雷维克被关进伊拉监狱,被单独监禁。

他有三个房间组成的套房,可以玩游戏,可以远程学习,还有健身用的跑步机。

在他受刑期间,只有他的母亲来探访。

2013年,他母亲去世。

他的父母在他很小的时候就离异,父亲和他几乎没有联系。在得知儿子的罪行后他说:布雷维克应该自杀。

监狱囚房一览,图片来自newsweek.com

三、谁赢了?

《7月22号》用极其冷静的镜头呈现了这个人类历史上匪夷所思的事件。

但它又将重点放在部分受害者身上,给人带来反思:

魔鬼行走在人间,这场“战斗”到底是谁赢了?

《7月22日》

《7月22日》

许多幸存者的人生发生巨变,亲人和朋友离世,有的终身残疾。

所有人,都再无法回到原来的生活。

而布雷维克还在“七星级”的监狱里学习玩游戏,为什么就不能直接处死他?

从这一点来说是我们输了?

《7月22日》

Eirin Kristin Kjær, 1991年出生, 因保护同伴身中三枪图片来自slate.com

影片通过维亚的变化揭露了整个事件的意义。

维亚最后克服恐惧,选择继续生活。

他说:我们本想把自己和布雷维克区分开来,以为他是疯子,把他当做精神病,但我们错了,他和我们一样也是个正常的人类。

这让我们更加清楚地认识自己,也让我更加坚定,我选择好好生活,我们要和他不一样。

《7月22日》

这让探长想到了诺兰的《黑暗骑士》。

小丑无恶不作,但蝙蝠侠没有杀死他。

蝙蝠侠的管家阿尔弗雷德说过:如果你杀死了小丑,我们就和他变得一样了。

《蝙蝠侠:黑暗骑士》

《蝙蝠侠:黑暗骑士》

有些人的坏就是纯粹的希望看到人性沦陷,道德崩塌,世界混乱。

对于这种人,最重的惩罚不是杀死他,而是让他看到我们比以前活得还要好。

布雷维克的牢门关闭,维亚开始新的生活《7月22日》

于特岛事件后第三天,许多挪威人自发的走向奥斯陆街头。

人们安静的聚集在一起,队伍越来越庞大……

图片来自flicker.com

他们每人都手持一朵白色或红色玫瑰,来表达对逝者的哀悼与思念。

这次的游行是挪威二战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人们称之为“玫瑰集会”(Rose Rally)。

他们中,有挪威人,有黑人,还有来自伊拉克等地的难民……

图片来自flicker.com

当晚,挪威首相说“邪恶可以杀死一个人,但永远无法征服一个民族”

据统计,自发参加集会的人数超过15万,当年挪威总人口约495万。

而住在奥斯陆的人口约60万,游行的人数是城市人口的四分之一。

图片来自wiki

2016年3月15日,在狱中的布雷维克起诉挪威政府,称被单独禁闭“被侵犯人权”,并要求把PS2游戏机升级为PS3。

一个经历过于特岛事件的小伙子Ole Martin Juul Slyngstadli接受采访说:

“他还要求享有这样的人权,我当然很生气,他杀死了我的朋友,还差点杀死我……但我们有原则,有法律,我们必须遵守,我不想让他感到一丝胜利。对于我们来说,最大的胜利就是于特岛仍然开放,下个月又会有一批新的孩子去露营。”

Ole Martin Juul Slyngstadli,1993年出生图片来自pri.org

2017年3月1日,法院认定布雷维克的人权并没有受到侵犯。

6月8日,挪威最高法院称不再受理该人权案。

6月9日,布雷维克宣布改名为Fjotolf Hansen。

2018年6月21日,Fjotolf Hansen上诉到欧洲人权法院,被法院驳回。

欧洲人权法院称:“这就是最终判决”。

----The End----

文/探长

2018.10.23/青岛


(扫码关注影探,ttyingtan,后台回复7.22 看片儿)

 4 ) 欧洲是谁的欧洲?————挪威7·22爆炸枪击案 22 July

马克思主义者、新自由主义者、精英的子孙、多元化——右翼要夺回欧洲,组建圣殿骑士团。驱逐穆斯林。这部电影反应欧洲的多元和政治正确也正在消灭欧洲原生民族。

欧洲,特别是北欧,对于性开放、同性恋、大麻,还有对移民的接纳,正在让右翼保守主义陷入一种难以接受的境地。特别是巨大的多个民族的进入,让欧洲正在经历“五胡乱华”。

当然,这是自由开放的社会,欧洲会经历很多末日宿命式的阵痛。

十字军是又一个新的潮流。东西方的碰撞也许会在欧洲制造更多苦难。

 5 ) 视听语言满分,洗脑也满分,一堆哭的先了解下背景

革命不是请客吃饭,不是做文章,不是绘画绣花,不能那样雅致,那样从容不迫,文质彬彬,那样温良恭俭让。革命是暴动,是一个阶级推翻另一个阶级的暴烈的行动。

80年代,挪威政府以刚刚过半的政府投票,民间强烈反对的情况下废死

强行白左新标杆,高层白左风最激进的就是挪威。

截止到2020年,550万人口的挪威接受了接近6万的难民,是难民啊,不是合法移民

合法移民要求往往要博士以上,难民基本肉身翻过去就完了。

看看德国白左被QJ,对警察冤枉是本国男性做的

德国议员女儿都被干掉了,还是公开原谅难民的凶手

因为不这么做,被控制风向的媒体不会报道,白左激进上位的权势也没有了。

电影,凭空而来,合法移民占比百分之1的土耳其裔控诉占比过9成的原住民01年到07年间发生了针对土耳其裔的10起袭击。看看这个比例,试试换过来拍有没有可能获得投资。

说白了就是欧洲高层用底层利益来搞白左。

而这个凶手的策略跟逻辑反而是最好的,也是最理智的,没有对平民造成大量伤害。

底层的难民逃过了发达国家没有错,人有追求自己幸福生活的权利,他们知道当难民可以转正才会大量涌入挪威,其中造成治安事件是正常现象。

反对难民的本国底层也没有错,祖先留下的强大遗产让底层后代可以成为物质生活最幸福的人类最强底层,反对是人之常情。

错在哪?错在高层的白左杀人不见血,收益他们要,风险本国底层担。强行颁布一系列白左政策教育,洗脑底层,自己上位。

这个凶手十分理智,没有被白左高层转移矛盾,去针对底层合法移民或者非法移民。不然就是电影美国X档案,又或者是新西兰针对合法移民的大型真人CS。

选择直接把白左高层的继承人一锅端,用自己的生命献身,要求对自己判死。

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结果他还是输了,白左的高层为了权势,连合法杀他都不敢,还要用他做样板来宣传。

他已经输了,在此一战后,大量西欧的高层加强了大量安保,底层的治安形势恶化,还要被继续喂食白左。之后的新西兰真人CS估计就是加强了洗脑跟高层完全消失了。

 6 ) 北欧拍空袭反思对人的伤害基本不涉及政治

前30分钟恐袭本身,后两小时的恐怖分子审判和幸存者康复。挪威这样的北欧发达国家在情感与理智层面跟我们的不同太多了,他们大多话少,他们经常说I don't know,没有心灵鸡汤,当Viljar经历PTSD时父亲开解的话也仅是一句“我不知道以后该怎么做,我只希望当时是我代替你”,泪目。反人类的恐怖分子虽然残暴,但依然有人权并不受到虐待,甚至可以真正地被辩护(这是我们的法制体系下很难被理解的)。最后三段话,受害者在公开庭审中以同理心“你是孤独地一个人”欲打动恐怖分子这段不喜欢,笃信某种教义的偏执人格不可能被打动。受害者家庭原谅首相的情节可能略超现实,不过看得出首相不是个官,一副没服务好的歉疚感。律师不和罪犯握手的戏非常好,我可能在人群中分辨不出你这样的人,但我的孩子,我孩子的孩子会一直打败你们。这部2018年的影片讲的是2011年发生在挪威的因反对穆斯林移民而进行的针对青少年的无差别屠杀,快10年过去了,这个世界依然没有好,哀伤

 7 ) 77死,151人伤,凶手却只判了21年

我们将到处追击恐怖分子,原谅他们是上帝的事,我们的任务就是送他们见上帝,在机场抓到就在机场击毙,在厕所抓到就溺死在马桶里!

看完《7月22日》是件挺艰难的事儿,因为内心总有股子激愤萦绕。

尤其是在看完导演“良苦用心”营造的前30分钟屠杀戏后。

心里就有股劲儿绷着。

爆炸还只是震撼的话,那屠杀就彻底令人暴怒

之后,每当看见凶徒那一脸小人得志的卑劣嘴脸,每当看见受害者痛苦地恢复正常,心中的愤怒便增多一分。

看受害者如此,就想对这孙子上各种古代私刑

而现实中,这人渣居然在监狱里潇洒了七年。

顿时觉得惩罚还是太“温柔”了。我还是喜欢一个快意恩仇、以牙还牙的世界!

22 July

01

恐袭现场

邪恶的虐杀嚎叫

本片是一反“常规”设计的电影,因为我们常理解的“嗨点”在开头,前武后文,最震撼的就在前三十分钟的恐袭复原(当然基于真实事件改编也不能在结尾改出个花)。

这一部分恐袭戏,首先得益于导演保罗·格林格拉斯一贯写实的影像风格,直接将观众拉入整个事件当中,从制作炸药,到屠杀青年,整个过程一览无余。

开篇俯拍将观众拉近至事件本身,之后这种俯拍也作为全景视角多次使用

接着依旧手持摄影,偷窥的角度,特别有代入感

时不时的拉近镜头,更能调动观众情绪

拍摄受害者时更是如此,镜头夹杂在人群里,仿佛观众也是其中的一份子,注视着一切

当然,为了保证全局观,也为了照顾视野,镜头也会时不时地拉远再迁回,但关注点始终在主角身上,不曾远离。

无论是远焦还是近景,视角始终对准一处

而近距离的拍摄下,每一处细节都清晰可见,生活的真实质感被无限放大。

像烟尘这样细小的点都被刻画

为了之后的正邪交锋,导演在震撼的屠杀环节,就将善恶的对比打造、暗示。

像光影的使用,屠杀者多在暗处,而青年们,多是明处。

光与影,正与邪一目了然

剧情上也有有所对比。

理想与极端,对与错同样可见

而在爆炸和屠杀的一刻,导演的手持功底,牛逼到让人瞬间感受恐袭究竟有多恐怖。

欢迎回到7.22特大恐怖袭击现场

除了导演的功底,另一方面,也得益于与恐怖分子的参演者安德斯·丹尼尔森·李的出色演绎。

小哥正经很帅,假如不演变态的话

他在电影前面成功将一名老谋深算、冰冷至极的杀手完美刻画。用四个字形容就是:冷酷、克制

从制作炸药、调制枪械到写宣言、点燃汽车炸弹、登岛杀人,一步步一丝不苟、毫无纰漏,全部成功实施。

之后即便是爆炸成功,他都不苟一笑。杀人也仅仅是呼喊,没有疯狂、没有喜悦,冷静地像台机器。

冷漠,更多是对生命的蔑视

哪怕被警察逮捕,都还是一脸淡定从容

当然假如仅仅把他当做是“面瘫”表演,那就大错特错了,后来与善良的交锋,更看得出他表演的张力。

02

罪与罚

善良的懦弱反击

前三十岁分钟的恐袭,现实中最终造成77人死亡,151人受伤。

就如同“龟兔赛跑”,当暴恐分子用突然袭击大肆领先时,正义和善如同慢吞的“龟”,虽迟但到。

在后半段,电影详细展现了暴恐事件处理、判决的过程。用两大阵营(正义、邪恶)、三个方向(凶手、幸存小哥、首相)、五个主要人物(凶手、凶手律师、幸存小哥、小哥家属、首相),近乎全景呈现。

电影更多地还是聚焦在凶手和幸存小哥的对比上

但在[7月22日]的后半段,所谓正邪的较量,却以邪恶屡屡占上风,正义最终只能以虚弱呐喊告终。

片中很明显地感受到凶徒占据着主导。

对于他的审判,不是简单的定罪,高度文明的挪威为他配备了律师。律师从职业角度为他脱罪,但凶徒竟多达三次改变想法,影响案件的发展。

从找为新纳粹辩护的律师,接受自己精神病的诊断;到突然要求在法庭发言,审问幸存者;之后竟全部推翻精神病脱罪理由,以刽子手形象出现法庭。

几乎每一次要求都视为一次改变自己地位的主动出击。

就如同一开始策划袭击一样,找律师是在计划内,审问幸存者也是自己要达到的目的,最后一刽子手形象出现也符合这一切行为的动机:屠杀、法庭发言,都为了宣扬自己的极端主义。

他每一次的嘴角上扬,似乎都在证明他是这场审判角逐最后的赢家

再看看幸存者小哥,与凶徒三次转变相对的是,小哥的一次次手术、拆线;回家后承受不住心灵创伤,野外狂奔;是痛苦地一次次做着康复训练。

与凶徒的轻快对比的是幸存者小哥一直痛苦的脸

再看看凶徒审问时有饮料、披萨吃;为了让自己减少惩罚,把和受害者一样的身份的律师当做例外(又神经质威胁律师)。

太舒坦,太无底线,根本不是所谓的狗屁战士只是垃圾

而当一切尘埃落定,幸存者小哥英勇出席法庭作证,战胜了凶徒所谓的“第三次”袭击,让他获罪(电影中是无期,现实是21年)。

但相比受害者一生的痛楚,凶徒付出的代价真是太小。

尤其是当梳理现实新闻后,发现,这货在监狱中,还是三居室,一个卧室,一个健身室,一个书房,过得比北漂还好时。

尤其是得知他居然控告政府“受到不公正对待”,还获得高达4万美元赔偿金时(待政府上诉)。

尤其是他上法院再行纳粹礼时。 善良、正义赢来的胜利,就看着相当渺小。

我们会战胜你的,可用什么呢?爱吗?

03

谁来保护善良

如何保护善良

看完本片,最大的愤慨,大概就在于受害者要痛苦一辈子,而施虐者则可以在监狱“潇洒”。这难道就很高级了么?

艾尔琳,胃部、手臂、右膝和右腋窝中弹

崔西莉亚在枪击中失去了一只胳膊,肩膀和下巴也中弹,后来子弹打在智齿上,救了她

哈米德被射中左肩、左腿和胸部,被迫截肢

到底该如何对待这些疯狂的渣碎?

不禁想起军事圈的一个段子:1985年,恐怖组织“伊斯兰解放组织”绑架了四名苏联外交官。扬言完成他们的要求,不然就处死全部人质。

最开始莫斯科试图沟通,但效果不佳,一名人质被杀害。不过,没过多久,人质竟全部放回。

后来流传的消息说:特种部队绑架了恐怖组织头目的亲属,虐待他们,并放出消息不放人质,你们的亲属下场比人质还惨。而结局自然是恐怖分子妥协了。

这不禁又想起俄罗斯总统普京的名言:“我们将到处追击恐怖分子,原谅他们是上帝的事,我们的任务就是送他们见上帝,在机场抓到就在机场击毙,在厕所抓到就溺死在马桶里!”

我更想起子曰的:“ ‘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

文:LOGO李

文章源自微信公众号:电影解毒

 8 ) 新西兰枪击案,治愈路上的又一次痛击!

前几天,一件震惊世界的袭击案,让所有的人都感到愤怒至极,

3月15日(周五)下午1时40分,新西兰基督城突发大规模枪击事件,而行凶的地点还不止一处,

凶手更是将这场惨无人道的残害过程,在互联网上进行了直播。

而这场“灾难”也导致了将近100人的伤亡,

即便,新西兰总理面向全国表示,“这是新西兰历史上最黑暗的一天”,新西兰警方敦促民众,如有发现可疑行为立刻拨打111,

但后果已经造成,那些受到伤害的普通人和家庭都将面临着无尽的黑暗和悲伤。

这让红颜秀影想起来2018年Netflix的一部纪录片,《7月22日》

该片从一位幸存者的身体和情感历程视角描绘了这个国家的治愈与和解之路,

伤害的造成或许只是一瞬间,但治愈却需要更多的时间、更和谐的环境和更温馨的照料,而这并不容易。

《7月22日》改编自2011年7月22日在挪威发生的一场骇人听闻的残害事件,

一名挪威本地居民因对政府在处理移民问题及一些政策上的不满,先是自制炸弹对政府办公大楼进行了袭击,炸死8人。

然后,这名凶手又来到了于特岛,

他用枪支对正在进行夏令营手无寸铁的孩子进行了一场射击,击杀69人,

两次事件共致死77人,伤200余人。

而该事件给我们留下最大的震撼,或许却来自于这位凶手在法庭上的“笑”

没有人能理解这笑容背后的含义,但凶手最终受到了挪威最严厉的惩罚,却仅仅是监禁21年,

因为挪威极其注重人权,没有死刑,而欧洲的人权法院称:“这就是最终的判决”!

时隔7年,导演保罗·格林·格拉斯将此事搬上了荧屏,这也是他非常擅长的题材,

中国的影迷亲切的把保罗·格林·格拉斯叫做“绿草地”。

保罗·格林·格拉斯最为人熟知的作品是:

《谍影重重二》,《谍影重重三》,《谍影重重五》,

而这部《7月22日》入选了2018年的威尼斯电影节主竞赛单元,和另一部大热影片《罗马》同台竞技,却颗粒无收。

有趣的是,该片同样是由网飞公司与保罗·格林·格拉斯导演合作的电影,

本来该片和《罗马》都是要参加戛纳电影节的,但由于戛纳对网飞的抵制,双双退出,转战了威尼斯电影节。

从保罗·格林·格拉斯的履历中,我们可以看到,电影虽不多,但质量均属上乘,

或许是之前记者的从业经历,“绿草地”很适合这种纪实类题材,

配合上他手持摄影和非常快的剪辑,形成了极具特色和辨识度的个人风格。

之前的《菲利普船长》和《93号航班》都拿到了奥斯卡的提名,

而保罗·格林·格拉斯个人的最高荣誉,则来自于《血色星期天》为其带来的柏林金熊奖。

《7月22日》中,保罗·格林·格拉斯依旧抓准了现实时间中的一些“亮点”,

凶手指明了一名律师,为自己犯下的在全人类看来都无可辩驳的罪行进行辩护,

而律师也受到了来自社会群众的威胁和压力。

但最让人动容的是,

这名律师虽然认真的组织其团队,为其进行辩护工作,寻找证人,开会整理论据,为自己的当事人争取医护和饮食权利等等,

但在最后完成工作后,拒绝与凶手握手,既坚持了自己的职业操守,也达成了自己的做人底线。

如果说“木桶理论”有道理的话,

那无疑,这个事情让我们看到了挪威社会中最短的木板的长度,看到了这个社会自上而下对自己制度牢不可破的原则。

木桶定律是讲一只水桶能装多少水取决于它最短的那块木板。

这名凶手的不可赦程度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

但我们有相关的制度,有相关的法律,我们就必须保障他的权利,必须按照相关的法律去判罚他,

是否应该有酷刑,是值得讨论的另一个问题,但这种不被舆论操纵的,

而,挪威认为:

严苛的行为准则,是挪威公民对自己国家充满信心和这个社会让外界赞美的关键。

或许有了这种准则,才使得这个社会不会出格,

但实际上,在这种准则下,却接二连三的爆发了诸如此类的恶性事件,

但红颜秀影必须承认,也正是因为有了这种准则,才使得这个社会有着强大的自愈能力!

这也是红颜秀影从这部影片中看到的最好的一面。

该事件在挪威还有一部纪实文学出版,被纽约时报评为2015年的十大书籍,

书名是:《One of us》,

即便是这样的滔天罪行,挪威社会仍然把他当成了自己社会内的一分子,以这样的态度去反思问题出在哪里,怎样避免问题,

这样的反思还真是让人惊叹。

影片最后以身中5枪仍然存活下来的小男孩和暴徒在法庭上的对峙完成升华,

但击溃暴徒的是来自于跟他有着同样政治理念的、他的偶像的摒弃,

他的偶像在法庭上重申自己的政治观点与其相同,但并不认可暴徒的做法,他们想采取的是更正式更严肃的表达观点,

但却因为暴徒的这一恶举将自己这一派推向了大众的对立面。

这位唯一愿意出庭为他作证的偶像所言,彻底击溃了一直保持冷静的暴徒,

影片也终于完成了正邪之间的颠倒,虽然挪威没有死刑,但暴徒的精神已经消亡了。

这部影片,没有什么铺垫,没有什么缓冲

第一幕,就是极右翼分子布雷维克在制作汽车炸弹,10分钟后,这些炸弹在政府大楼下被引爆,

又10分钟后,枪声响在了只有学生和老师的乌托亚岛,

10分钟后,布雷维克被逮捕。

从头至尾,布雷维克的冷静镇定,恰恰是整部影片中最最恐怖的画面,

在车上听到炸药爆炸后,握着方向盘的手没有任何动作;端着枪杀害学生的时候,就像一个猎人在山林中打猎,冷酷无情,

甚至提前写好的1500页欧洲独立宣言,无不昭示着罪犯的高智商,

等到真正的特警登岛并找到布雷维克时,他既没有反抗,也没有自杀,这样一个做出疯狂恐怖袭击的人只是放下手中的枪,任由特警将他逮捕。

甚至冷静地指定早就选好地律师,在警察面前毫无畏惧地阐述自己的极端思想,内心毫无悔过之意,

甚至,在法庭上,当庭作出极端手势,承认自己的欧洲圣骑士团成员身份,大力鼓吹自己的右翼思想,

然而,69个未成年学生的尸体还未妥善安葬。

幸存者们,有的失去了亲人朋友,有的失去了健康完整的身体,

而他们中的大部分热,将一辈子生活在阴影中,从原来“未来的领袖”变成不敢与陌生人交谈的人,

其中,18岁的少年维亚,在夏令营中得到了大家的喜爱,

但当警察找到他时,他身中五枪,孤独的躺在沙滩上,身边陪伴他的是他最好的两个朋友的尸体。

幸运的是,他还活着,

可他依旧失去了自己的右眼、手指,弹壳的碎片在他的脑干附近残留,随时都有可能夺走他年轻的生命,

不仅生理上的疾病折磨着他,心理上的阴影更是难以治愈,

夜半被噩梦惊醒,复健的痛苦,走路需要依靠辅助,亲眼看着好友死去,随时都有可能因为残留在大脑里的碎片死亡。

维亚陷入了自暴自弃的境地:

“我看不到未来,这种感觉就像自己被流放到无人区一样。”

最开始他拒绝出庭做证人,却在听到布雷维克在法庭上的演讲后决心出席,影片的最后,布雷维克被判处无期徒刑终身监禁。

事到如今,我们不能再用刑罚的数字来衡量生命的价值,

那不但是对导演表达的误解,也是对生命的诋毁!

刚刚发生的新西兰恐怖枪击案的骇人听闻程度不亚于挪威于特岛事件,同样是极右翼,向穆斯林采取报复行动,计划周密,极度冷静,

但新西兰枪击案,是我们治愈路上的又一次痛击!

有时候不禁在想,这个世界究竟会好吗?

也许,这将是一个永恒的问题,一个永恒没有答案的问题!

但或许,看过《7月22日》,在震怒之后,只有救赎和治愈的部分才能打动人心,也才是我们最需要的一环。

END -

往期文章回顾

周冬雨的“美”,掩盖不了《阳台上》的“乱”!

尺度太大,曾被HBO放弃的“神”剧!

《过春天》:从未冲动的青春,才是成长的阵痛!

对他人的毒舌,也是对自己的残忍!

豆瓣9.5,我们不是成功者,但我们很酷!

 短评

3.5;从电影层面来讲,从开场就抛出的杀戮切入,随后就政府、律师、维亚一家三条线分头叙述事件进展,镜头冷静利落,以维亚正视直面杀戮者告终,完成其个人心路的艰难跋涉;但若结合政治环境及事实真相,则显得语焉不详、隔靴搔痒,欧洲难民潮引发的局势动荡已然成为大患,绝非最后几句高调就能和稀泥,右翼势力与恐怖分子的界限亦不能混为一谈。

5分钟前
  • 欢乐分裂
  • 还行

非常震撼。讲的是一个真正的文明世界,人们是如何面对极端暴力所带来的巨大伤害的,暴力想要的,想要达成的,其实是腐蚀人的信仰和理智,而文明的肉体伤痕累累、内心极度悲痛,信念却毫不动摇,律师最后的几句话太有力量了

10分钟前
  • 老晃
  • 推荐

北欧毕竟是高度文明,身在美国都感慨当事人各方的高度civilization,这在美国是不可能的

13分钟前
  • anonymous
  • 推荐

四星半。可将本片与去年毕格罗的《底特律》对着看,同样是来自于真实事件,同样有着强烈的个人风格,绿草革新了以往电影(《血腥星期天》、《93航班》)雷厉风行短小精悍的特色(144分钟的片长应该也破了以往作品的记录),甚至可将本片看作是对上述作品的一次重拍,对恐袭过程极度简化,而用大段笔墨呈现事件的后续,并有意把重点放在了受害者一方,尽管类似做法的电影并不少(反面例子则是去年大卫·戈登·格林的《坚强》),而对施暴者的刻画也让观众更客观地审视事件本身。绿草也许永远无法成为斯皮尔伯格或奥利佛·斯通那样自由游走于商业和艺术之间、以票房和奖项留名青史的导演,但某种意义上他们又都有着极为相似的地方,对时事政治的充分敏感、对历史事件的冷静掌控,这是如今年轻一代导演暂时所不具备的,也是《7月22日》们该被记住的原因。

15分钟前
  • 柯里昂
  • 推荐

秉承了导演一向冷峻风格,施暴者,受害人、受害人、家属、媒体、政府都表现出极为理性的克制。对于恐怖袭击的背景和成因浅尝辄止,只是借众人之口冷静而坚定的说出了高级白左的“挪威梦”,暴力解决不了问题,我有亲友的爱我有未来,你一个人住在三间房的套间牢房里打ps游戏去吧,无爱的可怜虫。想到这个屠杀了77个人的恶魔,有可能比我还早就拿到了《荒野大镖客2》,就深刻的体会到什么叫你不是生活在和平的年代,只不过生活在和平的国家。

20分钟前
  • 发条饺子
  • 还行

前半段拍得自如冷静,怎么到了庭审反而崩盘

25分钟前
  • обломов
  • 较差

相比于《凭空而来》公义无法伸张,导演最终选择以暴制暴方式回击新纳粹,事实上仇恨逻辑不仅没有减轻,甚至被强化;绿草地筛选改编真实重心则放到了一个健康社会和体制是如何从创伤性恐怖事件中自我修复、自我重建过程。即使这种“修复”过程不免会有些陈词滥调(他也应该和有机会做的更有力),但绿草地之所以是当代最值得尊敬政治电影导演,恰恰在于他在创作上所具备这种从普通人出发“健全性”。

28分钟前
  • Peter Cat
  • 推荐

7/10。前一小时是完美的一小时,干净利落。后面对受害者男孩的那条线没多大感觉,可能注意点都在杀手和律师那。律师的原则,凶手母亲的拒绝,细小处人性的展现。不试图煽泪就值得许多人学习。

31分钟前
  • 乍暖
  • 还行

励志导向总归意思不大

36分钟前
  • LOOK
  • 还行

D+/ 不乏动人之处,但实在是没有看到更进一层具有超越这一对立结构的政治性。当他们从废墟中重新站立起来的时候,真正深入解决问题的缝隙也被缝合/壅塞了。本质上可能还是一部充满对秩序的想象性虚构的好莱坞电影,提供一个解决的途径还不如《凭空而来》那样切断所有可能。也应该回去给《爱国者日》降一星。

38分钟前
  • 寒枝雀静
  • 还行

绿草地一贯的手持摄影,很稳定;罪犯很冷静很稳定;受害人及家属很冷静很稳定;警察律师法官也很冷静很稳定;挪威政府也很冷静很稳定。只是,这是站在精英视角的平等、博爱、宽容,能不能站在犯罪的角度拍一部,一个青年经历了什么,在思考什么,才发起了无差别恐袭?3.5星。

40分钟前
  • 内陆飞鱼
  • 推荐

以比较克制的手法完成,张弛有度,对于还原这个惨剧,可圈可点。尤其本片把最大的篇幅放在灾后,对政治、法律、种族方面着墨,影片的纬度得到升华。难民留置问题,是欧洲如今普遍最为棘手的烫手山芋,进退两难,至今没有一个国家能游刃有余面面俱到去妥善处理。凶手用如此反人类的极端方式展示自己的观点,肯定是为法律和普世价值所唾弃,但是,全球的“绿”化,不容小觑。★★★☆

41分钟前
  • 老珂
  • 推荐

只看了前半段了解下事件经过,后面审判和伤者复健没什么信息量,平平淡淡的,就节省时间不看了

45分钟前
  • 水脉
  • 还行

前三十分钟完全控制不住的流眼泪和颤抖,坐都坐不住,只好躺着看完,快要哭瞎了。即使客观来说priminister那条线讲的不好,没头没尾,但是还是五星。看了很多review,大多数人不喜欢的原因大概是因为后半段实在太冷静,完全的underwhelming。说老实话如果片子拍成大段大段的讲遇难者家属的绝望和愤怒,然后prosecution伸张正义,确实看完会很爽,但是也感觉啊这件事就过去了。但是现在看完就真的觉得是无力。这个世界就是这么混乱和不可理喻。所以明天会更好吗?导演恐怕自己也不能确定。虽然他借Viljar的testimony说生活是会前进的,还有爱,还有家人,还有希望。但是与之并存的同时也是黑暗和疯狂。我们能做的就是beat them。

47分钟前
  • 咸鱼
  • 力荐

3.5 剧本的切入角度和导演的情绪掌控都太精准了,配乐丝毫不影响手持镜头呈现的纪实感,大量抓马戏也控制得恰到好处,用生还者的重生去对抗恐怖主义。不能说有多出色,但把这个敏感题材处理得小心翼翼面面俱到且完成得不能更好了。相比之下柏林那部真是low穿地心。

48分钟前
  • 陀螺凡达可
  • 推荐

母亲的失职和认知错误是造成安德斯反社会人格重要一环。挪威真是个高度文明的国家,律师和法律太“人性”。如果在我朝,这样的人肯定死刑无疑,没有辩护的余地。恐怖事件对死伤者的创痛是永久的。挪威太适合犯罪了吧,死亡87人(百度数据),伤亡上百,最高21年刑期,7年后可以外出度周末,14年可以假释,入狱住套房,吃饭看报纸跑步机健身打电脑游戏不耽误,还能上大学学政治,然后每周300人民币的津贴。。。安德斯(演员和凶犯同名)演的很好

52分钟前
  • 瑶瑶
  • 推荐

挪威2011年暴力杀戮77位青少年真实恐怖事件之艺术再现,专业制作到位,电影精彩引人。更重要的是它使我具体地了解和体会了现今北欧社会法治文明之令人赞叹的高度。面对如此灭绝人性的恐怖暴行,挪威受害人及家属、律师、首相及整个社会仍能如此理性、克制,坚持法治文明地处理这场灾难,实在是为我们做出了人类应该达到的高度。那个十恶不赦的杀手的极端右翼思想和行为也确是今天真正存在的现实,联想近年来的欧洲难民潮,对待难民问题的争论,各地恐怖主义活动之泛滥,以及昨天即12月1日,巴黎刚刚发生的“黄背心”骚乱,近期德国总理默克尔将无奈退出政坛,等等,就可知道在当今世界,要坚持像电影中表现的那样,以和平、协商而非暴力、革命手段去解决问题,是多么的难啊!电影让你更深入、清楚地认识和了解今日之世界,创作者们的付出值得!

53分钟前
  • 谢飞导演
  • 推荐

这一趟能通过大银幕遇到该片也算无憾了,真是把其他观影体验在感官、情感、思辨等多方面甩好几星,唯一小遗憾是,觉得用挪威语的话会更好,想必是考虑netflix的用户不得不做的选择。刚看完影片还有些保留(主要是担心审判部分的真实性),直到新闻发布会上保罗.格林格拉斯说到,有了电影想法后,他最先看的是大量证词,再后来manifesto也读过,包括生存者互助会的活动也深入参与,感觉就想电影中多线视角呈现,他应该是对逝者和生还者,关联的挪威人,以及袭击者都很负责的,大家都是one of us。作为多元城市中以异乡人身份生活的一员来说,很感谢这样冷静地呈现问题同时不失希望的电影和电影人,好希望拿下金狮!!

58分钟前
  • 阿哲系
  • 力荐

冷静克制,完成度非常高,为追溯事件找到了最精准的切入点:仅干练叙述恐袭,把绝对重心放在事件后的余波震荡。一条线讲庭审,一条线讲灾后重建,两条线会合后碰撞出惊人的力量,让电影有了深刻的立意。第三条线事故调查,又引入反思,导演相当厉害了。

1小时前
  • LORENZO 洛伦佐
  • 推荐

根据真实事件改编。极其冷静克制,波澜不惊地就把这么一个惨绝人寰的故事讲完了。从头到尾不试图催泪,这才是高贵之处。开头的恐怖袭击,干净利落,直面暴力,毫不拖泥带水,近乎残酷的程度。恐怖袭击过后,接下来的一系列问题才是影片重点。剧本明智地选择了四个角度:国家层面的首相如何应对,发起恐怖袭击的极右分子有何诉求,为恐怖分子辩护的律师如何彰显法治,以及经历恐怖袭击的受害者如何重新面对生活。四个角度,稳准狠,稍有凌乱,但依旧精确有效,把新纳粹、种族主义、极右分子这个放在当下越发显得敏感的话题处理得很好。

1小时前
  • 余小岛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