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

剧情片美国2018

主演:艾尔西·费舍尔,约什·汉密尔顿,艾米丽·罗宾森,杰克·莱恩,丹尼尔·祖尔格哈德利,弗莱德·赫钦格,艾曼尼·刘易斯,卢克·普拉尔,凯瑟琳·奥利维雷,诺拉·姆林斯,蜜西·雅格,格雷戈·克罗,弗兰克·迪尔,黛博拉·安格,威廉·温施,丹·陈,汤姆·斯特拉特福

导演:博·伯翰

播放地址

 剧照

八年级 剧照 NO.1八年级 剧照 NO.2八年级 剧照 NO.3八年级 剧照 NO.4八年级 剧照 NO.5八年级 剧照 NO.6八年级 剧照 NO.13八年级 剧照 NO.14八年级 剧照 NO.15八年级 剧照 NO.16八年级 剧照 NO.17八年级 剧照 NO.18八年级 剧照 NO.19八年级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5-14 04:33

详细剧情

故事讲述13岁的凯拉(艾尔西·费舍尔 饰)在初中的最后一周,所经历的青春故事...

 长篇影评

 1 ) 八年级观影笔记

《八年级》观影笔记 1.如何省钱: 在影片的第一段(家中),每个场景仅仅采用了2个镜头(正反拍),通过简单的交叉剪辑将彼此并置。达到主角在看电脑的效果 2.不知所踪的镜头 接下来跟拍主角进入校园,明明主体是主角,却剪进了很多无关人物,又是涂鸦又是捏泥人,还上了堂生理卫生课,完全不知道这是在干什么(花了将近3分钟在无效内容上) 3.无效的剧情推动 主角始终处于被动状态,现充女的妈妈来邀请主角前往派对,而主角却始终踌躇。 4.糟糕的场景设计和人物关系 主角在学校里不说话,正式的接触就是晚餐与父亲的谈话,而主角却表现得极其不耐烦,反而是父亲很努力地说了很多话,但问题是,这些话对整个故事毫无意义,主角看起来压根就没听进去这些话,明明是个电影却变成了一场普普通通的家庭vlog 5.糟糕的诠释性片段 导演能不能少点放那些一堆毫无意义的镜头加上莫名其妙的音乐,你是拍抖音的吗? 6.主人公的行动 她主动做的第一件事是到群体里去,唱歌,但和情节无关;第二件事是尝试和现充女交朋友,以及和男神说话,不可否认,当主人公主动地与外界接触,付诸行动时,她的状态真的焕然一新了,甚至在别人看来,她可以说是自信的。随后在参观高中时交到了第一个朋友 7.毫无意义的谈话 影片整个故事可以说是稀碎的,许多片段有很多密集的对白,但始终跟剧情毫无关联,它们成为了大量的文字垃圾,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8.混乱的人物关系 参加聚会以后人物关系就变得十分混乱,一群人讲着一堆不明所以的话,然后女主就上了一个不明所以的男人的车,然后被不明所以地性骚扰,最后不明所以地自暴自弃... 9、解决方法 首先,这部影片应该把它的要旨表达清楚,凯拉以及她那不太愉快的生活,凯拉明明已经踏出了第一步,她已经在努力地接触外界,我认为,应该讲讲她逐步融入小群体的过程,她一定会在这个过程中受挫,有可能一蹶不振,但她必须主动去做这样的事情,而不是简简单单被一个不知名的男人性骚扰,她不需要变得受人瞩目,至少,能拥有一个属于自己的交际圈,走出自卑,正向地面对生活。其次,应该父女之间的关系应该是逐渐变化的,而不是像片中那样一成不变,或许现实会是如此,但这是一个故事,一个我们所构思出来的故事,父女或许最初难以和谐沟通,但凯拉应该逐渐地学会接纳父亲,而不是选择自暴自弃,让父亲用一些十分生硬的话来劝说,看到最后,父女之间的隔阂仍旧是很深的,那份拥抱实际上的分量在观众眼里并没有那么重。最后,请增加盖布的戏份,让他在剧中的作业更大一下,最好是成为改变凯拉,让凯拉重拾自信与父亲和解的引路人。

 2 ) 吐槽……转变

真的很讨厌 窝里横 的人 谁的生活也不容易…… 特别是 又当爹又当妈的人 我觉得 真的很不容易了 总是沉浸在自己的情绪里 是不是也太自私? 希望父母的爱是无条件的 但是 也希望孩子同时懂得爱是对等的 有的时候 是不是真的太理所当然? 真的也很讨厌 懦弱又装自洽 自己的生活是什么样就坦然接受再改变 把别人的生活说成自己的 好叭……我错了 看到后面 我又觉得小女生也很可怜 很多事情没有妈妈来教 需要自己一个人摸索 所以 生活也是好艰难 她其实也有考虑爸爸的感受 但是很难两全 在恨自己没办法被这个世界接受的时候 好像很难同时顾得别人的情绪 还有 还有 奇奇怪怪的人也能遇到奇奇怪怪的人 总会有人和你磁场相同 灵魂相吸 也不会所有人都喜欢你 就 珍惜眼前人 花珍贵的时间在值得的人上吧

 3 ) 导演访谈整理 - 八年级、网络、人生和“我其实啥也不知道”

*多数取自bo burnham在ucla的两次访谈

关于八年级的小孩们

跟十三岁的演员们很愉快。跟成年人合作,你跟成年演员说站在哪个位置,这个演员可能会问:“啊,我打光怎么样?妆容怎么样?” 跟十三岁的小孩合作,你跟他们说:“往你手心吐口水!”,他们只会问:“那只手?”

我希望我故事里的十三岁孩子们能像真的十三岁的孩子们那样讲话。现在很多电影里,小孩的说话和表达能力并不像小孩,像一个成年编剧。我想拍一部电影,小孩就像小孩,喝着牛奶傻乐说胡话。

(针对现在的创作者常常和自己所创作人物脱节的现象,比方说男性编剧写女性角色,白人写黑人 - “ ... writing something not necessarily identify with... ” ) 我为什么会想到去写一个十三岁小女孩角度的一个故事?因为我实在说不出关于自己的东西了,关于一个27岁的男性喜剧演员的所有事我都没什么可说的了,是的,我清楚地意识到我和我笔下的人物有脱节,这也是为什么我想去讲一个十三岁的小孩的故事,因为我不想再去讲我自己了。当然,我和她肯定是有相似处的,我透过她能看见自己,任何人都能透过别人看见自己。

我不了解现在十三岁的孩子们,没有人真正了解现在的十三岁是怎么想的,如果非要拍一部真正讲述十三岁的电影,那应该让一个现在十三岁的人来导演,可惜我们不会让一个十三岁的孩子做导演。

如果你找一个成年演员演一个未成年人,感觉是不一样的。确实,你经过一个年龄阶段了,你知道那个年龄阶段是怎么回事,你能演出来。但是问题是,如果你真正是那个年龄阶段,正处于那个年龄阶段,你不应该知道这个年龄阶段是怎么回事,就像我现在在我的年龄阶段一样,我他妈啥也不知道。

关于网络

我最初做youtuber的时候的网络和现在的网络是不一样的,那更多是你做一个开心的视频,然后传到网上,现在就更复杂了。

我不想评价网络是好或者坏,我对网络始终没有一个很明确的定义,只有一堆模糊不清的感觉,这就是为什么我在这部电影尝试去不带评判地、客观地描绘网络。我没有说去设计一个结尾让女主把手机丢进海里,然后脸上终于露出快乐的笑容,原因是我并不知道怎么去评价它,我真的不知道。

现在的社会像是加快了,有些是好事,更快的交通,更高效的劳动等等。同样的情形放到网络,尤其是网络社交方式,比方说你原来可以和10个人说话,网络允许你和10000个人说话,你原来可以和1个人谈1小时,现在5分钟你能和100个人聊上天,可问题是我们为什么要那么做呢?

你如果要在一个电视节目上骂脏话,你要上美国国会更改联邦通信委员会的政策(Federal Communications Commission),但是snapchat允许一堆小孩尽情地互相传播儿童色情照片,这个世界是挺操蛋的。我想到的方法解决就是有更多年轻人能意识到这些事,因为我们这些老人远远没有你们更懂这些。相信现在科技领域出现更多女性也会有很大帮助。

其实网络上有一堆人表现得像十三岁一样,我有时觉得我们现在整个国家都处于八年级。

关于成功和人生

什么是成功?成功就是为了钱做自己想做的事。( "Doing what you love for money! " )

(主持人提到女主起床,化好妆理好头发回到床上拍照,装作才睡醒的一幕) 我不知道,我真的不知道,不是说人生不需要观众,每个人都需要观众,但是,啊,我不知道,就是,你展现出的自我不需要别人的肯定,你活出的自我并不是一场表演,啊,我真的不知道,你知道你有的时候你要接受采访,你得装作你知道的样子,然后开始瞎说,但我真的不知道,我不知道。

不知道不知道我什么都不知道

一点感想:

看完电影我一直在找一个词去评价我的感受,看采访听到bo说自己啥也不懂所以尝试表现出一种比较客观的现实(without judgement),我觉得是有道理的,这个客观不是让人感到置身事外,而是感到更深层的真实。电影没有想去批判什么事情,说什么什么不好不对,也没有想要赞美什么,去说我们应该怎么怎么去做,而就是在讲一个故事,你看了,你思考,完了给自己一个交代,挺好。

 4 ) 《八年级》明明就在他们身边却还感觉像是局外人

五六年级和初中就像是在历劫,那个年纪正处于自卑,角色混乱时候,永远想要变成cool girl or cool boy,在性格更张扬的孩子面前也永远会感到自卑,一边不敢接触他们,一边低下头悄悄观察他们,对着镜子学着他们用最阳光的笑容说hi,想要模仿所有在孩子中间如鱼得水的小领袖。如果胖,长一脸青春痘,再加上阴沉的性格那简直就像罪犯,被所有体面的孩子歧视,你没有在言语和动作上伤害过任何人,但是你就是融不进,始终是局外人。《八年级》是所有人的影子,每个孩子或多或少都被边缘过,也都有极度自卑的时候。谁也不可以说再努力一下,你就能和他们融洽相处,只可以自己祈祷那段时间更快的过去,希望不要难以忍受的糟,希望快一点长大,希望自己能够告诉自己“I'm the goodest girl in the world."

 5 ) 反映了一些现实的电影

可能中国的小孩和外国的小孩不一样,但是还是很能真实反映一些孩子的情况。爸爸很厉害,交流一把好手,餐桌上青春期的女儿如果这样我就要生气了,可是这位爸爸没有,却赞美女儿,平心静气地,涵养和气度,非常让人佩服,值得学习。但是这个时期的孩子,不管家长怎么做都不能很好的和家长相处,也是可以理解的,大家都是从这个时期过来的,哈哈。真不错的电影

 6 ) 用裸照交男票,和校园婊做朋友,这样的青春真酷吗?

首发于公众号“影探”

ID:ttyingtan

作者:Booka

转载请注明出处


《八年级》将镜头聚焦在一位校园食物链底层的女生,她一直有心理焦虑和不自信问题。

在解决生活烦恼的过程中,她最终学会了成长,勇敢地迎接高中生活。

烂番茄新鲜度98%。

IMDb8.1。

电影一经上映,便得到评论家的一致好评。

凯拉,一个满脸青春痘,身材有点肥的女生。

成长在单亲家庭的她,一直与父亲生活。

她有严重的社交恐惧症,这让她的校园生活变得糟透了。

在同学眼中,她是一个不爱说话的怪人。

她总是高票获得校园最衰的奖项——“最安静”奖。

在学校里,傻逼搞怪、丑陋百态的人实在太多了。这让她觉得学校生活太傻、太无聊。

由于样貌不好看,身材不够好,凯拉一直生活在校园生物链的最底层。

她就如空气一般,丝毫没有存在感。

她被同学轻视和排斥,连一个闺蜜都没有。

更别说男朋友了,脱单简直就是白日做梦。

为了克服自己焦虑,她在房间贴满励志的便利贴,时刻鼓励自己。

然而,这并没有什么卵用。

她还给自己定了几个目标:变得更自信,交朋友,找个闺蜜,谈个恋爱。

她经常在YouTube发布一些关于自信、成长等励志鸡汤视频,渴望帮助别人解决问题。

虽然她一直鼓励别人,但是自己从来没有做到过。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她特别崇拜和羡慕长得漂亮的女孩。

她每天都跟着网络美妆博主学习化妆,打扮自己,做一个精致的猪猪女孩。

为了和最受欢迎的校园婊做朋友,让自己变得很酷,她逼着自己去参加同学派对。

虽然长相一般、身材普通、人不酷、还有社交恐惧症,但挡不住凯拉对初恋的向往。

她一直暗恋着学校里最帅的男生艾登。

没错,他就是《寄宿学校》的小男主。

每次偷瞄到他,花痴的凯拉都会两眼发直、口水直流、浮想联翩。

想要*1

想要*2

想要*3

想要*4

当得知艾登是单身后,她甚至还打算用裸照来勾引他。

艾登问她会不会BJ时,她还夸下海口,说自己非常在行、灵活了得。

为了跟校草谈一场恋爱,满足校草的需求,凯拉偷偷去学BJ这门手艺。

但是,凯拉所做的这一切都是无用功。

她依旧是那个“最安静”的女孩,一个没有任何朋友、校草看不上她的普通女孩。

中学的无趣和失败,让凯拉向往起高中生活。

在一次校园活动中,她认识了一位高中女生,奥利维亚

在凯拉的眼中,成熟的奥利维亚非常酷,她一直渴望和这么酷女孩做朋友。

她一脸崇拜,兴奋地跟奥利维亚一起混。

然而,在一次聚会之后,凯拉经历了一场性骚扰。

这让她对高中生活产生了疑问,自己也陷入了失落的低谷。

当然啦,这部电影不会传递消极负能量,即便生活再失败,也会触底反弹。

凯拉在爸爸的帮助下,重新开始振作起来,勇敢地迎接自己的高中生活。

《八年级》延续了美国青春片一个基本的套路:

校园食物链底层的学生+霸凌or校园婊+暗恋一位遥不可及的对象+处子之身or性启蒙。

套路归套路,这部电影依旧凭借细腻真实的感情和表演,让观众为它鼓掌,为它叫好。

第一好,小演员演技棒。

凯拉的扮演者是美国童星艾尔西·费舍尔,她的表演真实而自然,拿捏到位。

导演采访时透露,当初在选角的过程中,参加试镜的女孩都是试图去表演一位不自信的姑娘,而艾尔西·费舍尔本身就是一个胆小羞涩不自信的女孩,她是试图强迫自己自信。这正是电影中凯拉的角色定位。

饭桌上跟爸爸斗嘴,厌烦他的唠叨。

参加派对,她调整呼吸,放松心态,自我暗示,克服自己的恐惧。

当交到朋友时候,她会兴奋到发狂。

当拿着香蕉学习BJ时被抓包,她变得十分害臊、惊慌失措。

当被父亲跟踪,她会立马跟小伙伴辩解,不给自己丢面子。

观看大尺度性教育科普时,她会对BJ表现出恶心的状态。

第二好,折射当前美国青少年面临的问题。

一方面,《八年级》探讨了青少年普遍存在的焦虑现状。

电影中,凯拉一直遭受着焦虑问题。

她容易紧张、不自信、退缩、封闭自己,再加上身边同学的冷漠,最终变得孤独、不合群。

这不是个别现象,22%的美国青少年正在抑郁和焦虑中挣扎。

无安全感、恐惧、绝望、孤独,焦虑正在青少年中蔓延,这是值得关注和亟待解决的问题。

另一方面,它刻画了青少年对社交媒体的沉迷。

凯拉一直沉迷于社交媒体,吃饭也离不开手机,甚至跟爸爸大吵大闹。

她每天不间断地刷Tumblr、Snapchat、Ins、Twitter。

在网络世界里,追喜欢的明星,看最时尚的八卦,分享自己的照片,甚至还有少儿不宜的内容。

这反映了美国Z世代对社交媒体的态度。

在青少年的心中,社交媒体已经是生命里的一部分,他们对社交媒体几乎是宗教性的崇拜。

第三好,让观众对角色感同身受。

《八年级》的创作灵感来自导演自己的焦虑困扰。

这部作品不仅是反映青少年的焦虑,更是写给导演自己和那些感觉自己不合群、不自信的人。

我们也经历着焦虑、不自信,更经历着世间的偏见和冷漠。

所以,凯拉不仅仅是剧中的人物,而且还是生活中的我们。

生活继续,让自己变得勇敢、成熟。

做回自己,不要在乎别人怎么想、怎么评价,不要为了给别人留下好印象就轻易改变自己。

勇敢地将自己融入外面的世界,面对自己的恐惧,让别人认识真正的你。

逐渐地,你就会让更多的人真正了解你,你就会是那个最酷的人。

(关注影探公众号ttyingtan,后台回复八年级,一起来看片儿)

 7 ) 人生,且行且坚强

即使你没有变得更好,也许努力改变不了结果,但那又有什么所谓呢,你还是要给自己加油打气,让生活继续前进……

影片的最后,女孩即将迎来高中生活,开始给三年后的自己录影像。

“Hi,凯拉,恭喜你高中毕业,我为你感到骄傲。

你现在变得更漂亮了吗,如果没有,那也没关系;

你考试成绩如何,如果你没考好,那是因为学习很没意思;

你现在有男朋友了吗,没有也行,如果有,他一定要对你很好;

别因为要和朋友分开而感到难过(也许你依旧没有很多朋友吧),大学还是会遇见新朋友的;

如果高中生活还是很糟糕,我很抱歉,但无所谓,初中很糟糕,我还是熬过来了,人要向前看。

你现在所经历的坏事,并不会一直在你身上发生,一切都会改变。”

平行世界中更好的自己

凯拉想象自己是一个很受欢迎的YouTube网红,录了一系列教人积极向上的视频。而实际上订阅和观看量寥寥无几。

“有一次,我父亲要我邀请一个女孩来我的派对,但这个女孩一直以来都是怪怪的,我一直不大喜欢她,但结果我发现她是个很有趣很酷的女孩,所以你要面对自己的恐惧,去努力融入外面的生活,让别人了解真实的你。“

而实际上是父亲为了让女孩交上更多的朋友,委托自己的朋友邀请女儿到她女儿的泳池派对。

似乎一切都是徒劳无力

凯拉为了改变现状,努力、笨拙地向梦想中的自己靠近,还列了to do list:更加自信(别驼背,要笑,说话提高音量),交上更多朋友,与某人谈恋爱。

于是她提起勇气参加了与自己格格不入的班花的泳池派对,走进人群拿起麦唱卡拉OK,事后递给傲慢的班花感谢的纸条,还在毕业的日子呵斥班花没对自己表示同样的友好态度。然而,这一切的“迈出”并没有得到别人对她的认可,也许大家还是觉得她weird;

主动打电话给友好的学姐,参加学姐的朋友聚会,尽管半天插不进一句话,回家路上还被学长进行言语的猥亵,到家后委屈大哭;

主动靠近喜欢的男生,甚至差点为了得到他的青睐而牺牲色相;

乌云总有一圈银边

电影并没有drama的从此女主登上人生巅峰的结局,只是鼓励女孩继续面对不完美的自己。

女孩虽然是单亲家庭,然而父亲一直小心翼翼地关心青春期的女儿,虽然有时过于保护欲作祟(跟踪女孩到商场),然而还是给女儿无限的理解和支持。

还是有个男孩(虽然个性也比较特别)关心女孩,看过她的视频,愿意和她尬聊交朋友。

社恐患者的自我坦白

女孩最后在YouTube视频中把真实的自己表达出来,“我一直处在如同在排队等待坐过山车的焦虑状态,并不是那个可以轻松畅快说到做到的可以给予别人生活建议的人。“

社恐患者的春天也许永远姗姗来迟,也许也永远无法拥有一群可以谈笑自如的老友,也许也永远得不到喜欢男孩的青睐,也许永远也无法大方自信大笑,然而还是要乐观和自己说,这一切都无所谓,把希望寄托在将来,总有那么一天,一切都会变得更好。

 短评

即便难,也要熬,就是成长。

3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还行

真不错的电影。有点像青春版Lady Bird题材但拍得比Lady Bird好。另外美国孩子都只用snapchat和IG了,fb已经废了哈哈哈

4分钟前
  • waking王小心
  • 推荐

有 Elsie Fisher 惊艳的表演加持也只是合格而已。节奏拖沓混乱没有发展,像是一小时的短片硬被拉成一个 feature。除了女主以外的其他角色都很平,连爸爸都没有弧光。对于 Gen Z 的讲述有趣味,社交恐惧/尴尬的刻画也能够带来共鸣,其他方面都平庸甚至糟糕。严重过誉了。

8分钟前
  • smolcello
  • 还行

D+/ 这种尴尬到连观看者都仿佛在被公开处刑的真实感其实是比鸟小姐更具代表性的,简直时时刻刻都置身于英语口语练习现场。呈现一种直观的青春状态而非执着于各色人物的刻画或许是其反类型之处,但总体还是没有突破美式青春鸡汤框架。毕竟这不过是将被遮蔽的青春呈现出来,然后收编到光鲜亮丽的主流话语之中。

10分钟前
  • 寒枝雀静
  • 还行

美国的成长类电影都差不多,中规中矩吧,看分类是喜剧似乎并没有什么幽默片段。很多人说这就是普通女孩的青春,其实不是,普通女孩也不会这么敏感怯弱,应该说,学生时代每个班级总有一两个这样的女孩吧,电影无法引起我的共鸣,但是我能够理解她。

15分钟前
  • Neroat
  • 还行

人物扁平脸谱化,台词啰嗦又苍白,一个大写的失望。其实根本没带着什么期待去看,也从不觉得这会是那种言之有物的电影,只想看美式校园幽默段子而已,但竟然连这个也没有,可以说是傻眼了。不及格

19分钟前
  • 米粒
  • 较差

简单温暖也感动了我,这才叫青春电影?最简单的才是最动人的。配乐和摄影也都让我眼前一亮,尤其喜欢导演对女主背着书包走路背部的特写——年少时有很多梦,想成为一个酷酷的人,想被所有人喜欢,想遇见一段爱情。在脑海里想象自己是个拯救世界的英雄,但回到现实只是个普通到不能再普通的连自己可能都救不了的青春期发胖满脸青春痘的自卑女孩儿,取悦别人却忘了自己。希望每一个善良温暖的姑娘到最后都能意识到没有什么比取悦自己更重要。你不用勉强,你不需要道歉,除了自己你没对不起任何人。在你埋下一盒子梦想之后,你会获得新生。

24分钟前
  • 开眼虎
  • 力荐

笑得血淋淋的。我们普通女孩的青春片,真的太残酷了!明白再多的道理又有什么用呢?永远梦想着成为世界上最酷的女孩,而现实里你永远是那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姑娘。A24牛逼。

26分钟前
  • 顾老肉
  • 推荐

可以用美颜相机遮掉痘痘,跳进泳池藏起赘肉,对着镜头说一百遍我今天变美了,青春里的真心话却是我确实比她丑。怀想爱慕的男孩拼命意淫,追随学姐的圈子努力融入,在鞋盒上写一万遍最酷的女孩,成长中的大冒险却是接纳自己的平庸。青春就像摔裂的手机屏,易碎扎手。成长却是一字排开的酱料,酸甜自知。

28分钟前
  • 西楼尘
  • 还行

三星半。带着对最近美国青春片的巨大信心予以期待,结果还是略微失望,关键是太浅了,最后还得靠父女谈心这样的戏码来“救火”,结果反而显得更加突兀;近两年美国校园片井喷式出现,几乎把每个年龄段和群体都囊括其中,感觉那点事儿都被道尽了(导演们真没想过换个角度和思路来拍吗),这部貌似也说了不少,逆反心理、同学关系、暗恋、网络社交…但其实就只讲了一件事啊——努力想要融进周围圈子的八年级怪女孩;一句“圈子不同就不要硬挤”便可以轻易概括了嘛,充分利用兴起的网络社交平台串联剧情这点,虽然避免了平铺直叙的单调乏味,但其实这一伎俩也并怎么不新鲜了。不过,结合最近这些青春片的受追捧程度,想来井喷也并非空穴来风;导演是个90后,还是值得鼓励,年轻人拍年轻人,没毛病,估计今后这类90后导演拍00后故事的情形会越来越多。

32分钟前
  • 柯里昂
  • 还行

仿佛看了少年版的Lady Bird,但竟然是一个男导演的处女作。Kayla听着“We'll never be the same”那会儿我正好在想:多媒体时代捧着手机长大的这代人跟我们再也不会一样了,且这条代沟远深过之前任何一条。但看到后面又觉得不管哪一代人,成长中的彷徨、坚持和情感联系又始终是相似的。

37分钟前
  • 鼠斩车田万齐
  • 推荐

啊!这不就是我本人么…永远是最安静的一个,又自卑又不会聊天的冷场王。永远梦想成为最酷的女孩。在幻想里,我已经酷到有幻肢了,现实里还是个(伪)社交恐惧症。

40分钟前
  • 疼疼(电动版
  • 还行

尽管《八年级》的生活在社交媒体里环绕着知性、优雅和酷,然而透过屏幕到了线下平凡的小宇宙却依然沾满了无趣、粗俗与普通的元素。本来就处在不谙世事的年纪嘛,哪来那么多逆流成河的愤怒和感悟?故而这种人前人后的形象差异也就织成鲜明的对比。但这部成长主题的作品反思了科技给人的沟通方式带来了改变却没能将人们的关系拉得更近,这才是青春电影该有的姿态。

41分钟前
  • Muto
  • 还行

“Stay cool. I can’t wait to be you.”

42分钟前
  • 开花店的诗隽熙
  • 力荐

A24 似乎想复制去年 Lady Bird 的成功,但这片子是不是有点挑观众,成长过程中有类似经历的人可能会有些共鸣?否则大概就会看得很尬且全程翻白眼了。影片堆砌了大量不痛不痒的细节,试图解构这个代际的少年,但没啥太新的解读,视角也比较僵硬,最致命的是每到一个段落结束就有些拍不下去的感觉。看完也不知道导演你是想让我同情这个姑娘还是怎样,讲一个 be yourself 或者寻找同类的故事需要这么拖沓费劲么。怪咖青春片而论,也远远不如《壁花少年》或者《我和厄尔以及将死的女孩》。

47分钟前
  • cinvro
  • 较差

电影给人的感觉很真实,可作为一部电影,它基本上是失败的,情节没有推进力。在一场又一场的废话中,女孩对她的父亲是一个顽固不化的混蛋,对那些把她当垃圾对待的人来说是一个害羞的小混蛋。感觉倒很真实,目的何在?编导还放入一些关于技术对今天的年轻人来说就像毒品的讨论,其实也没有任何意义。

48分钟前
  • 大奇特(Grinch)
  • 较差

和预料差不多,就是挖我们平凡女孩的心。处女作、非专业,影像剪辑上的水平就这样了。变成大人也没有忘记青春期有多痛苦,每一天都糟透了,可能会好。Bo没有露出他的聪明,说是关于nervous我理解了。

50分钟前
  • 咯咯精
  • 还行

那种teenage angst and hopes and dreams描写得好真实,好美好,好心碎。既有arc又不是特别乐观,life goes on的感觉。还有这种青春片一般都会处理sexual awakening,但是这片子难能可贵地描写最懵懂的开头,与其说是awakening不如说是“孤独写照“和”寻求融入”。

53分钟前
  • Salzig
  • 力荐

啊,果然是圣丹斯爆款。8分妥妥的。小姑娘演技炸裂般逆天。写得很细腻准确,那些说没啥破事儿的人你们看过[秒速五厘米]吗?美国小孩酷不酷这个压力实在太大了……片中小姑娘头一次去商场找大孩子玩那一段写心理简直绝了,音乐摄影配合得上佳,堪称全片最亮的一段了。整部片子声音剪辑很有想法。

56分钟前
  • 胤祥
  • 推荐

一方面感叹00后真可怕,另一方面这些令人尴尬焦虑的事也确实是很多人成长中都会碰到的。作为一部处女作,对于小细节的的拿捏很到位

59分钟前
  • 舌在足矣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